-
高校發明專利的產業化率,為何只有3.9%?
高校成果“沉睡”的問題,簡單地說就是高校和教師想要產業化帶來的大量收益,卻希望避免資本投入的風險。不到產業化的泳池中試試,是不可能學會游泳的。[全文]
-
扭轉“工科理科化” 必須照顧年輕一代的利益
如果企業和這些專家都不能預測產業兩年后發展的具體需求,卻希望青年學生和教師先去企業試試看,還建議“工科論文邀請企業總工參與評價”、“鼓勵企業合作辦學,給予優惠”,這樣的主張似乎有些過分。[全文]
-
華為起訴小米好不好?促進科技競爭是根本
早日積極投身科技競爭,面向海外市場就會更從容。從這個角度講,過去國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嚴,像小米這樣前途遠大的創業企業也是受害者。[全文]
-
打開學術期刊,研究美國鐵路的文章充斥著溢美之詞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推論,即便屬實,也不過是此次泄露污染事件的表面原因、直接原因。隱藏在責任事故的背后,有著更深層起決定性作用的環境原因、制度原因。[全文]
-
韓國半導體出口連續大跌,芯片投資回歸理性?
半導體處于瓶頸期,既有利于我們拼命追趕,但要發揮效益,千萬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產業扶持政策。這樣生長起來的田地,看似郁郁青青,實則全是雜草。[全文]
-
日荷也升級制裁,中國半導體如何迎戰?
美國拉攏拼湊的半導體制裁同盟,必然劇烈損害參與企業的利益,卻不會很快土崩瓦解。因此,中國半導體產業必須“突圍”,要盡快構建一條既基本夠用又獨立自主的“紅色”產業鏈,分化這個破壞貿易的同盟,并爭取建立一個中國能夠發揮作用的新同盟。[全文]
-
花這么大力氣在東南亞修鐵路,值得嗎?
中國想要走自己的路,團結伙伴和同志至關重要。而文明相處的中國之“道”想要走通,不能只靠經濟補貼和道德站位,提供安全感和共同的價值支撐同樣重要。[全文]
-
中國SCI論文,為何僅5%發在中國期刊上
研究生的增多,使得中國產出的頂尖科研成果也成倍增加,同時高校也必須以論文發表為依據決定錄用青年教師??墒?,當這些青年人才在中文期刊發表論文時,卻遇到了“關系稿”和“審稿慢”兩塊攔路石。[全文]
-
解讀印度GDP超過英國,不要被西方話語帶偏
這種變化引發了世界性的熱議,輿論既有為印度叫好的,也有人認為印度各方面都還很糟糕,不值得贊美。值得注意的是,在嘲笑印度的聲音中,西方話語以及“公知”話術竟然借尸還魂,甚至甚囂塵上。[全文]
-
盧卡申科在工廠為什么憤怒
如何團結多數國家,盡可能地孤立美國,對于減少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阻力意義重大。[全文]
-
美國首臺E級超算,贏在哪里?輸在哪里?
超算是計算機產業的皇冠,超算和民用芯片的關系有越來越大的趨勢,只有我們民用計算芯片的寶石足夠大、足夠多,中國超算的皇冠才能更加璀璨。[全文]
-
面對基因戰爭的“陰謀論”,學術界不該如此冷淡
科學家應關注實際需求,“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驊馉幍摹瓣幹\論”不是反智的沒有討論價值的言論,哪怕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也是科普的好時機。[全文]
-
價格上漲,稀土企業為什么被約談?
目前來看,新能源產品不使用稀土還不現實,就是稀土供應少了,也會影響行業的發展。但絕不能需要多少,就生產多少,更不能不加限制的廉價供應。必須要利用好這一地底的寶藏,更要為集約化應用技術留出空間。[全文]
-
比中國更依賴西方芯片的俄羅斯,會被科技公司制裁壓倒嗎
從戰略上講,科技企業制裁不足為懼。但從戰術的角度出發,科技企業制裁被霸權主義分子如此青睞,必須引起足夠的關注。作為美國的假想敵,中國不能對科技制裁持鼓勵態度。如果制裁讓俄羅斯都難以承受,科技企業制裁將成為世界和平現實并且嚴重的威脅。[全文]
-
已經有了杭深線,為何還要呼吁聯通“長珠三角”的高鐵?
高鐵已經沒那么稀缺了。高鐵依然需要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但它不是靈丹妙藥,更需理性看待。[全文]
-
被集火的西安“一碼通”,為什么給群眾添了堵
一切問題最終是人的問題,領導干部的技術水平不提高,技術思想更新的就慢,更不會去想線下業務與線上業務匹配的問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