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開戰一年,俄武器采購會出現“孔雀東南飛”嗎
在俄烏沖突爆發一周年之際,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關系也走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在西方援烏武器力度愈演愈烈之時,俄羅斯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無論對戰場上的打贏與否、還是對戰后的國際秩序,都將有著深遠影響。[全文]
-
一周軍評:東北亞“恒紀元”與俄烏“亂紀元”
除了少量“挑戰者”2和“艾布拉姆斯”,北約援烏坦克的主力仍然是豹2系列,無論英美坦克是否會上一線,由于德國并沒有約束其他國家提供的豹2A4們不得投入作戰使用,T系列大戰豹2——這個在冷戰中被雙方無數次推演的場面終于要上演了。[全文]
-
一周軍評:一線硬撼強敵的飛行員,并不是“刺頭”
本期軍評,就從12月最后幾天公開的中美軍機南海對峙事件說起。為何這種“中國用硬實力扮軟實力”、堪稱荒謬絕倫的聲音還能在美國頗有市場?歸根結底是對我軍硬實力的藐視。[全文]
-
一周軍評:B-21亮相,對我軍有何啟示?
諾格公司承認,他們同樣花了大量精力,力爭讓B-21實現遠比B-2出色的可維護性,以及讓它實現比B-1B和B-52更輕松的海外部署,其目的不言而喻:“我和你們的轟炸機一樣皮實,但比你們先進兩代!”[全文]
-
一周軍評:航展歸來話勝戰
本周,震撼人心的第14屆中國航展在珠海成功舉辦。包括各型大型無人機在內,人民空軍展示了近年來航空兵部隊裝備建設的幾乎所有成果。同時,俄軍在赫爾松地區宣布撤退以后“光速”完成撤退,讓大家對于俄烏戰場有了新的判斷。[全文]
-
一周軍評:十年磨劍,“無人”終須有人干
10月7日,《解放軍報》在頭版大幅報道了有著“察打先鋒”美譽的空軍航空兵某無人機團的事跡。在俄烏沖突使得無人機與無人作戰概念幾乎婦孺皆知的今天,來自官方的最新報道,讓長期低調發展的我軍無人機部隊引發了人們更為廣泛的關注。[全文]
-
一周軍評:轉折中的人民海軍航空兵和朝鮮核政策
金正恩時代提出的“自力更生、以民為天、一心團結”的三大口號,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個“不可能三角”:要想保證“以民為天”和“一心團結”,就很難100%依靠“自力更生”。[全文]
-
一周軍評:今日“琉臺”依舊,“三韓”靠誰守?
對于美軍來說,無論是臺海還是南海的“自由航行”,現在也逐漸成了效果有限、自討沒趣的差事……不過美軍仍然有他們的辦法。琉臺不守,三韓為墟”,毛主席生動辯證地闡述了臺海地區與朝鮮半島局勢的聯動關系。就在“里根”號航母返航日本橫須賀基地前后,朝鮮半島上的各方也發生了一些值得關注的“互動”。[全文]
-
一周軍評:安倍與日本的偽裝,從未讓我們上當
無論安倍挑明與否,無論是誰在臺上當政,戰后日本武裝力量就是美軍“仆從軍”的地位都不會改變。[全文]
-
《奪冠》,才應該是疫情后首部上映的中國電影
2013年時,我曾與母親有一段對話。我從電腦前抬起頭來告訴母親,郎平回到女排國家隊執教了。母親略感驚奇,興奮地回答:“你也關注嗎?‘鐵榔頭’回來了!我們又要開始拿冠軍了!”[全文]
-
疫情當前臺軍士氣如何?聞到了一絲熟悉的味道……
臺偽軍嚴重缺乏基層醫護力量,軍醫系統人數偏低,出現了“上級長官普查基層單位醫務編制時,個別部隊甚至沒有醫官”的情況。所以說,即使臺灣地區疫情出現進一步擴散,指望他們去建臺灣版“火神山醫院”,那真是想多了。[全文]
-
8架伊爾-76馳援武漢,大材小用了嗎?
在多數情況下,大型運輸機都用不到其最大載重量,因為很多體積超大的物資,未必很重;真正的“重量級”,往往又占不了貨艙空間的多大比例。而在此次事出緊急、人員和物資混合運輸的任務中,如何安排艙內空間也是門學問。[全文]
-
客戶要求水漲船高,中國外貿護衛艦何時再開張?
對于中國船舶工業來說,已經完全可以在護衛艦這個層次上做到“豐儉由人”,接下來就是如何與國外產品競爭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地提升賣點。從泰國最終采購的韓國護衛艦可以看出,“一坑四彈”的優勢十分突出。[全文]
-
孕育人民空軍的“老航?!?,為何有一批死心塌地的日本人
當國民黨軍隊包圍長春時,此時正在長春機場搜集航材的一批日籍人員失去了和老航校的聯系,然而他們卻翻山越嶺走到了牡丹江,堅決跟著人民軍隊走。航校經常會出現一群人圍著一架剛剛落地的飛機,七手八腳地把這三大件拆掉,裝到另一架飛機上的場面。[全文]
-
看!國慶閱兵展示了這些共和國武裝力量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歷年國慶閱兵都是一大看點,今年也不例外,1.5萬名官兵、15個徒步方隊、32個裝備方隊、12個空中梯隊……揚基為大家盤點。[全文]
-
來自美國隊的恐懼:看起來蘇聯人又要再來一次了……
強大個人與強大集體的共存,不是靠和稀泥式的絕對平均主義實現的。只有在一個為了共同的目標團結一心的集體里,才會有人敢啃硬骨頭甘當綠葉,才會有人不計個人數據穿針引線,才能有讓謝爾蓋這樣的強點心無旁騖、充分發揮的機會。這樣的集體,自然不會缺少勝利。[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