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耶倫、雷蒙多,舒默訪華有三大不同
“這樣的互訪只是走一下形式罷了,最終也不會有什么實際的具有突破性的結果?!彪m然這樣的判斷總體上不會有太大的差錯,但可能同樣會忽視這次代表團訪華與此前拜登政府高官接二連三訪華的差異,以及其所帶來的特殊意義。[全文]
-
麥卡錫失利,中國能松一口氣嗎?
原本如果麥卡錫順利當選,他甚至最早可能在1月中旬的眾議院假期中考慮去臺灣,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其原有的目標,還能讓拜登及民主黨觸霉頭,破壞布林肯訪華,以牟取更大的政治資本。[全文]
-
如果國會調查報告是一鍋溫吞水,特朗普就是水中青蛙
此次調查報告推出得很匆忙,沒有提前放風,也沒有給媒體或公眾提供要點導讀,使得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報告具體有什么新內容。這反映出委員會顯然是沒有時間了,政治形勢將迅速變化,眾議院馬上就要由共和黨作為多數所主導,而調查委員會因此也將不復存在。[全文]
-
特朗普開始自救了
特朗普著急參選恰恰反映了他當前的艱難處境,反映了他的“弱”。如果他能呼風喚雨,如果他仍舊是毋庸置疑的共和黨的領袖,如果他并不需要通過參選來緩解一些棘手的問題,何必要這么著急呢?[全文]
-
美國中期選舉埋下了2024年混亂的種子
2022年的中期選舉濃縮了美國黨爭的一些重大挑戰,而這些挑戰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兩年被總統大選的周期徹底放大。已經埋下種子的制造混亂、挑戰制度的操作也很可能會在2024年被更為嫻熟地使用。美國的體制將迎來更為猛烈的沖擊。[全文]
-
推翻“羅訴韋德案”,僅僅是美國法制和人權大地震的先兆
當前裁決認為“羅訴韋德案”所依賴的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在被通過時并不承認墮胎是根本權利,因此相關權利不受這一修正案保護。一旦這樣的邏輯成立、且有了先例后,同性戀的權利、跨種族夫妻的權利、甚至采取避孕措施的權利等等,都有可能因此不受美國法律保護。[全文]
-
有“理論”支撐,極右翼槍擊案更無解了
“大取代”理論聲稱當前美國有人在實施一項宏偉的計劃,讓有色人種來替代白人人口。很多美國的白人至上主義者本來就將美國的非白人移民歸咎于猶太人,所以這個理論的支持者同樣也與反猶主義、新納粹主義的勢力匯合。[全文]
-
都成準“戰時總統”了,拜登為何還是扶不起?
老布什和小布什時期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都分別使總統的支持度迅速攀升。而從炒作俄羅斯動武算起,到沖突實際爆發并延續至今,美國公開地深度介入俄烏沖突已經有數月之久,拜登的民意支持率為什么反而降到了低谷呢?[全文]
-
國會山事件一周年:“政變”已成功
美國的制度設計本應是垂直問責的,被選舉出來的官員、議員主要對自己選區的選民負責。但自國會山暴亂以來,尤其是在共和黨內,特朗普一手遮天、議員直接受特朗普這個已卸任總統控制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美國管理政治活動的基本規則與制度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文]
-
“占領國會山”背后:一天三種“政變企圖”
一直以來,外界總有人覺得美國的制度是非常具有韌性的,甚至如果選出來一個非常糟糕的總統,最終結果并不會太壞。而1月6日發生在華盛頓的事件告訴我們,事情并非如此。值得指出的是,當天美國可能經歷了三次不同層面的政變企圖……[全文]
-
《外國公司問責法》,也許反而為中國股市做嫁衣
法案包含的“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的相關描述其實也暗示了條款制定者的心虛。很顯然,這個時間線的設計告訴我們,美國政客們也并不希望法案里的相關條款措施會最終被付諸實踐?,F在特朗普及共和黨已經沒了后顧之憂 ——反正出現爛攤子也是拜登的爛攤子。[全文]
-
備戰2024的特朗普,正在布局?
特朗普不僅將會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持續給拜登制造麻煩,讓拜登不會舒服愉悅地過渡,他也同時會在未來數年持續不斷干擾拜登的執政與對議題的推進。而另一邊,拜登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執政理念和風格,會試圖更為理智地面對中美之間的競合關系關系。[全文]
-
選舉可能還遠未結束
目前為止,我們唯一知道的是雙方都已經不可能大勝,最終勝者的優勢恐怕會較小。拜登給予高度期待的“陽光帶”除了亞利桑那外其他已經希望不大,所以焦點都會回到“鐵銹帶”拜登是否能重新奪回藍墻。[全文]
-
拜登一句話,特朗普愣了
特朗普在這場辯論上策略很明確,他向拜登不斷指出:你是典型的政客,你在奧巴馬政府八年都沒做成,你現在才來說要做著做那,當時怎么不做?這個問題問得相當好,但拜登的回答十分驚艷。[全文]
-
特朗普為何此時解密“通俄門”材料?
整個線條梳理一下,可以理解為是:特朗普引用自己的手下引用的奧巴馬手下引用的俄羅斯報告里引用的對希拉里的描述。歸根結底,這是俄羅斯報告里的內容,被披上了美國情報部門的外衣。連特朗普自己的顧問們都警告說,這?很可能是來自俄羅斯的誤導信息。[全文]
-
新冠會成為特朗普的“助攻”嗎?
特朗普在確診前幾個小時還在給選民畫餅,說“新冠疫情的結束就在眼前”。他的確診,瞬間讓美國本來可能已經使人麻木的700多萬確診和20多萬死亡的案例變得更為真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