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一周軍評:用斗爭求團結的伊朗,接下來怎么走?
伊朗是一個工業國,工業國的特點就是只要有平臺就能改進出越來越先進的型號。蘇-35戰機只是一個開始,伊朗獲得的整系統、關鍵子系統也會越來越多。隨著伊朗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彌補了??哲娖脚_上的短板,未來將在中東地區擁有越來越大的軍事話語權。[全文]
-
澳大利亞,妥妥的“大冤種”
實際上,只要美國愿意,可以完全切斷堪培拉的通信渠道,越級指揮在水下的澳大利亞“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而澳大利亞一點辦法也沒有,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全文]
-
毛主席表揚55師時說了哪兩句關鍵性的話?
55師的快速進藏,使我軍在主要反擊方向上形成了對印軍的兵力、火力優勢,在作戰中,55師靈活機動、勇猛攻擊、戰果輝煌,更是誕生了著名的以戰斗英雄龐國興帶領的戰斗小組。[全文]
-
一周軍評:練“現地自活”,美軍要學日本鬼子?
“海軍陸戰隊軍官們現在正在學習如何捕捉和殺死兔子等動物來獲取食物的技能”。[全文]
-
一周軍評:預警機的短板,影響了整個俄羅斯空軍
俄羅斯此前廣泛宣傳的俄軍下一代預警機A-100,雖然研制合同早在2006年就已經簽訂,2017年技術驗證機就已首飛,但直到2022年2月,俄羅斯媒體剛剛興高采烈地報道了A-100預警機原型機“首次在飛行中打開了雷達”。[全文]
-
一周軍評:開戰一年,俄武器采購會出現“孔雀東南飛”嗎
在俄烏沖突爆發一周年之際,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關系也走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在西方援烏武器力度愈演愈烈之時,俄羅斯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無論對戰場上的打贏與否、還是對戰后的國際秩序,都將有著深遠影響。[全文]
-
一周軍評:俄羅斯會在烏克蘭發動周年攻勢嗎?
俄軍在經歷2022年最后一個季度的被動以后,終于開始轉守為攻,烏克蘭戰場的新形勢也朝著不利于烏克蘭的方向發展。在俄軍近期啃下多個烏軍據點以后,不管是烏方還是西方都發出了“俄軍將要全面發動大反攻”的輿論聲勢,大有一種“去年2·24重演”的陣仗。[全文]
-
一周軍評:過去30年世界未發生顛覆性軍事變革,只是個偶然
而俄烏戰爭,在戰爭前期恰恰是兩支都只具備非常有限信息化技術支持的機械化軍隊在進行戰爭,最后決定戰爭天平的,其實是雙方適應信息化支持下使用老舊機械化武器進行戰爭的能力。[全文]
-
尹錫悅稱“統一會突如其來”?朝鮮半島最需要的是……
朝韓關系本已十分緊張,半島局勢本已十分脆弱。然而,北約和美國兩架全球最強大的戰爭機器卻踩著油門不放,甚至要將朝鮮半島也卷入俄烏沖突,這無疑加劇了朝鮮半島的緊張態勢。[全文]
-
一周軍評:炒作氣球,是美國在以己度人
盡管當代無人空飄氣球的控制系統技術水平要遠優于二戰或冷戰初期,但“靠天吃飯”的空飄氣球在偵察的關鍵問題路徑設定上仍很難有太大長進。認為中國會為了一些可替代情報耗費巨資進行氣球偵察活動,這無疑是過分低估了中國的科技水平和決策科學程度。[全文]
-
一周軍評:東北亞“恒紀元”與俄烏“亂紀元”
除了少量“挑戰者”2和“艾布拉姆斯”,北約援烏坦克的主力仍然是豹2系列,無論英美坦克是否會上一線,由于德國并沒有約束其他國家提供的豹2A4們不得投入作戰使用,T系列大戰豹2——這個在冷戰中被雙方無數次推演的場面終于要上演了。[全文]
-
“無人機母艦”會掀起新一輪軍備競賽嗎?
相比于傳統大型航母,數量較多、尺寸較小的“無人母艦”搭配無人機、潛航器等裝備,能夠提供數量更多和更豐富的信息及打擊節點,價格便宜,損失代價相對可以接受。[全文]
-
一周軍評:人民軍隊的辭舊迎新
今年是農歷新年前的最后一周,辭舊迎新之際全軍各個單位也紛紛按照慣例登上軍事報道向全國人民拜年,而其中一些部隊在裝備和編制上的變化能讓我們看見人民軍隊在過去一年經歷的新一輪變革。與此同時在依舊激烈的俄烏戰場,俄軍在經歷一個季度的被動以后終于開始轉守為攻。[全文]
-
一周軍評:太平洋兩岸,到底誰能“嚇阻”誰?
中國與美國“攤牌”的準備一旦就緒,將具備在最極端條件下“嚇阻”美國的扎實能力。這一步不是我們臨時讓幾個智庫拍腦袋提出來的想法,而是一個準備了幾十年、一步一步落實的大計劃的最后一步。[全文]
-
一周軍評:中國航母的跨年遠航
對于眼下的對手而言,一個航母編隊可能還只是西太平洋上偶爾出現的小麻煩,而當這一數字繼續增長之后,接二連三的??砧F拳也會成為對手眼里的新麻煩。[全文]
-
一周軍評:一線硬撼強敵的飛行員,并不是“刺頭”
本期軍評,就從12月最后幾天公開的中美軍機南海對峙事件說起。為何這種“中國用硬實力扮軟實力”、堪稱荒謬絕倫的聲音還能在美國頗有市場?歸根結底是對我軍硬實力的藐視。[全文]
-
一周軍評:2022年的俄烏戰爭
?這期軍評是2022年的最后一期軍評了,回顧這一年來的世界軍事風云,俄烏戰爭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年尾之際,就讓我們對這一年來的戰況做個總結,從軍事角度談談雙方在戰爭中的種種表現吧。[全文]
-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哪一支部隊殲敵最多?
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藏字419部隊是殲敵最多的師級部隊,共殲滅印軍4070人, 其中斃、俘了印軍準將旅長2人、中校營長5人、中校通信團團長1人;繳獲印軍直升機2架、各種火炮103門、90火箭筒30具、輕重機槍209挺、其他長短槍2313支,以及汽車、電臺等一大批裝備和軍用物資。[全文]
-
俄烏局勢穩定后,朝鮮半島會成為下一個火藥桶嗎?
每次半島出現緩和氛圍時,總會有一些勢力釋放各種“情報”,企圖將局勢引導到緊張上來,因為半島的永久和平不符合他們的利益。這從近期美韓決策者的涉華公開言論中可見一斑。[全文]
-
一周軍評:2022年,美國軍火商賺了多少錢?
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了總額高達8580億美元的國防授權法案,比去年更是高出了780億美元——換言之,僅僅比去年多出來的部分,就是美國今年援烏裝備總價格的兩倍還多。根據美軍軍費經驗比例,這其中至少一半的錢將落入軍工復合體之手。[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陸空聯合對抗演練,殲-20出動
-
美最高將領:烏軍不太可能將俄軍全部逐出國土
-
“想生活在美國年產3艘驅逐艦的世界里 但顯然我們不是”
-
大規模登陸+核轟炸機 美韓演習規模加大劍指朝鮮
-
傷亡12萬缺乏武器和訓練人員 烏軍難以反攻
-
美空軍部長:B21首飛延宕幾個月,但今年還是能飛
-
朝鮮進行戰術核打擊訓練 疑似使用固定導彈井
-
“金龍-2023”聯演!中國軍艦抵達即與柬埔寨海軍演練
-
日本向石垣島運送導彈,號稱“離臺灣島最近導彈部隊”
-
澳大利亞購買220枚戰斧,計劃配套未來核潛艇使用
-
為配合與菲律賓的聯演,美軍這次祭出了F-22
-
國防部:美方信口開河、以己度人
-
臺“中科院”展示多種無人機,稱“臺版彈簧刀”具反登陸能力
-
8420億!美軍如何支配史上最高預算
-
中柬“金龍-2023”聯演中方部隊將通過海上輸送抵柬
-
3月15日至19日,中伊俄等國海軍將在阿曼灣舉行海上聯合軍事演習
-
服役63年后 美軍終于開始替換M113
-
波蘭:或將在4-6周內向烏提供米格-29
-
美軍無人機在黑海被俄戰機攔截墜毀,美俄回應
-
韓國增購20架F-35A,為萬噸大驅引進標準6導彈
-
-
-
這紙飛機,真不是玩具!
-
英國訓練的烏軍,首戰20分鐘即投降
-
8年前嫌F-35太貴,8年后特魯多花190億加元買88架
-
烏防長:我們已經事實上加入北約了
-
笑嘻嘻地接過“世界上受到制裁最多的人”榮譽證書…
-
英國近3000名現役軍人靠救濟金生活,有人為生計去麥當勞打工
-
尷尬!韓國慶祝建軍節,宣傳片用的竟是…
-
印媒:國防工程師網戀遇上女間諜,印度導彈機密遭泄露…
-
“他們為錢當兵,應該為罪行負責”
-
美媒:中國是“頭號威脅”,美陸軍網絡戰部隊規模將擴大一倍
-
洗澡難、食物缺、營地爆發新冠疫情…巴西雇傭兵講述在烏悲慘遭遇
-
臺防務部門罕見承認:解放軍戰力優于臺軍,網民:我阿嬤也知道
-
俄航天集團總裁:美國聲明不可信,反衛星武器恐引發三戰
-
北約新聞發布會被俄軍“嚇壞了”
-
當年的“最美坦克女兵” 如今作為總臺記者來到軍博……
-
神仙操作!兵哥哥5米外手槍射釘子
-
東風快遞,“狗糧”必達!
-
@東風快遞 昨晚又皮了,央媒瘋狂暗示...
-
駐日美軍F35撞鳥受損,200萬美元
-
7歲男孩為執勤武警送牛奶 周圍群眾大喊“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