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對華出口暴跌卻甩鍋中國,美國成第一順差國
-
張菁娟zhangjingjuan@guancha.cn
最后更新: 2023-06-07 20:53:53【文/觀察者網 張菁娟】據韓聯社6日報道,中國在韓國出口市場“無可爭議的第一地位”正在動搖。而分析卻甩鍋中國,稱韓國出口市場發生變化與中國經濟恢復緩慢,內需復蘇乏力等息息相關。
報道稱,在此情形下,韓國對美出口增加,今年第一季度美國成為韓國最大貿易順差國。
韓聯社報道截圖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5月對華出口額497億美元,同比減少27.3%。
1月對華出口額92億美元,2020年1月以來時隔三年跌破100億美元,截至5月,對華出口額始終在100億美元左右徘徊。
自去年6月以來,韓國對華出口連續12個月呈現負增長態勢。近一年里,除去年9月之外,其余月份對華貿易均出現逆差。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的數據,中國在韓國出口總額中所占的份額也在下降,從2021年的25.3%下降到去年的22.8%,今年第一季度再減少到19.5%。
按今年第一季度主要產品對華出口增幅看,半導體(-44.6%),石油產品(-20.6%),石化(-26.2%),鋼鐵(-23.9%),汽車零部件(-34%),顯示器(-52.8%),二次電池(-38.7%)。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1日發布的資料顯示,韓國5月份出口連續第八個月萎縮,持續15個月出現逆差。
韓聯社指出,受疫情影響,中國經濟恢復緩慢,內需復蘇乏力,而且中國中間品自立度提高。韓國出口市場發生變化與此息息相關。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石先進此前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表示,中國國產品牌的崛起確實對進口品牌造成一定的競爭壓力,因為中國制造的部分產品在質量和價格方面毫不遜色國際品牌,拓寬了國內消費者的選擇范圍。而另一方面,中美貿易矛盾的確會影響中國消費者對國外進口產品的購買情緒,作為美國盟友的韓國自然會受到波及。還有不容忽視的一點是,韓國商品在華熱度下降還可能與韓流文化降溫、韓國貨本身的質量、價格、營銷等因素有關,如果韓國商品無法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便很難維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韓聯社此前分析稱,韓國對華出口暴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半導體出口低迷。
根據據韓國貿易協會和韓國央行的數據,受全球半導體需求下滑,存儲器市場價格出現滑坡影響,一季度韓國半導體出口較去年同期銳減四成。
今年3月,韓國貿易協會上海代表處發布的一則報告也顯示,近年來韓國商品在華人氣大幅下滑,少有人問津。
同月,韓聯社報道稱,從目前態勢來看,中國已逐漸從韓國的第一大貿易順差國成為第一大貿易逆差國。
韓國產品在中國進口市場所占份額 圖源:《韓國日報》
盡管韓國對中國、美國、東盟、歐盟、拉美、中東6大主要目的地5月出口全部下滑,但報道指出,韓國對美國出口形勢向好。
據韓國貿易協會透露,今年第一季度韓國對美貿易出現72億美元順差,美國由此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順差國。其后依次是越南(57億美元)、印度(28億美元)和土耳其(21億美元)。
按對美出口產品來看,石油制品(30.5%)、石化(24.7%)、鋼鐵(26.6%)、汽車零部件(16.2%)、二次電池(50.0%)、塑料制品(15.9%)等7個品目出口額均有所增長。
近一年,韓國對美出口每月保持在90億美元左右,在韓國貿易收支出現逆差的情況下表現良好。尤其是去年4月,韓國對美出口額91.84億美元,與韓國對華出口額(95.17億美元)僅相差3.3億美元。
當地時間2023年5月22日,韓國釜山港貨運碼頭。韓國今年以來的累計貿易逆差即將超過300億美元。
報道稱,今年第一季度,對華中間產品出口減少29.6%,對美中間產品出口比重達到13.6%,較2021年提高1.7個百分點。與2021年相比,韓國對印度(2.9%→3.7%)、澳大利亞(1.3%→2.7%)出口比重也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貿易協會(KITA)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2月12日發布的《中國經濟重啟對韓國經濟影響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經濟走勢對韓國影響巨大,按照2021年的標準,韓國對華依賴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排名靠前。
就近期對華貿易逆差規模擴大,韓國貿易協會副會長鄭晩基曾表示,由于韓國出口的四分之一輸往中國,因此產業方面有必要改善出口結構,降低對華依賴。
5月22日,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秋慶鎬則表示,對華貿易收支于2013年實現超過600億美元的順差后,平均每隔兩年縮小150億至200億美元。他認為,除了短期經濟因素外,中國加強產業競爭力、消費者偏好國產品牌等因素也產生了不少影響。
不過,他強調,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也是最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雖然韓國為加強與美國的關系努力著,但這不應被解讀為忽視韓中關系?!拔覀儚奈葱歼^與中國脫鉤,我們也無意這么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張菁娟 
-
沒完了!英國還盯著中企產攝像頭,這次真要拆
2023-06-07 20:23 不列顛 -
俄聯邦委員會批準中俄遠東線供氣合作協議
2023-06-07 19:56 能源戰略 -
普京:今年俄GDP預計增長1%至2%
2023-06-07 19:25 俄羅斯之聲 -
民調支持率僅為1%他宣布參選,只為“干掉”特朗普?
2023-06-07 18:08 -
呼吁俄烏建“非軍事區”,這國防長被總統緊急召見:沒和我商量
2023-06-07 17:42 烏克蘭之殤 -
“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將繼續擴大在華業務”
2023-06-07 17:37 -
“美國將發射新間諜衛星追蹤中俄航天器”
2023-06-07 16:48 航空航天 -
外交部:日本政府一再“洗白”,事實卻一再打臉
2023-06-07 16:32 日本 -
“拜登政府對華只有‘一招鮮’”
2023-06-07 16:07 中美關系 -
遭遇疑似海盜母船,我海軍護航編隊安全護送巴拿馬籍商船
2023-06-07 15:55 中國海軍 -
為了立陶宛歐盟將對華加征關稅?汪文斌回應
2023-06-07 15:52 -
美議員借軍艦事件宣稱“堅決反對中國的欺凌”,我外交部駁斥
2023-06-07 15:43 中美關系 -
他呼吁中美關系緊張也應合作,轉頭又提“威懾”…
2023-06-07 15:37 -
布林肯將在幾周內訪華?外交部回應
2023-06-07 15:34 中國外交 -
第一條去年通車,第二條今日開工,第三條計劃投建
2023-06-07 15:06 一帶一路 -
“我在多國遭質問:烏克蘭在哪?我們有事時你在哪?”
2023-06-07 14:41 德意志 -
我使館回應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日方一意孤行,令人憤慨
2023-06-07 14:34 日本 -
臺軍展示太陽能發電戰術背心 臺將怒批:學烏龜曬太陽
2023-06-07 13:52 -
“禁飛令”下,印度航空一赴美航班突發故障迫降俄羅斯
2023-06-07 10:57 俄羅斯之聲 -
相關推薦 -
-
“生日快樂,中國!”華春瑩連發11組對比照片 評論 77“在全球南方,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有替代西方的選項” 評論 157最后3小時,美國會通過權宜支出法案 評論 324慶祝新中國74周年華誕,超30萬人齊聚天安門觀升旗 評論 126對華表態后,她當面遭批:這是在玩火 評論 253最新聞 Hot
-
英國將首次向烏部署軍隊?蘇納克急為新防長滅火
-
又一個北約國家,立場要反轉了?
-
“生日快樂,中國!”華春瑩連發11組對比照片
-
投票關鍵時刻警鈴炸響,“我尋思這是門呢…”
-
“在全球南方,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有替代西方的選項”
-
拜登回應政府“續命45天”:拿不出錢也得援烏
-
歐盟能做,中國做不得?
-
最后3小時,美國會通過權宜支出法案
-
他贏得大選,承諾減少對印度依賴
-
慶祝新中國74周年華誕,超30萬人齊聚天安門觀升旗
-
“美國想組團抗中,印度和越南沒興趣”
-
近5年最火黃金周!“本地人先把景區讓給外地游客吧”
-
特魯多“自作多情”?美方聲明完全沒提
-
國會開支僵局難破,白宮通知員工做好“關門”準備
-
幫派暴力升級,瑞典政府求助軍隊
-
泰國警察總署副署長疑牽涉網賭被查,每月自掏腰包用于警隊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