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宇宙中最古老恒星遺跡
138億年前,宇宙誕生之初的第一代超大質量恒星是否存在,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謎團。我國科研人員通過多年研究,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第一代超大質量恒星的化學遺跡,從而證明了這類宇宙中最古老恒星的存在,這對探索恒星的起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該科研成果于北京時間6月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為了揭開第一代超大質量恒星是否存在這個謎團,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科研團隊利用位于河北興隆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蒲腥藛T通過該望遠鏡獲得的數百萬條恒星光譜,發現在銀河系暈上存在一顆質量大約為0.5個太陽質量的恒星,距離地球約3327光年,它的金屬元素含量極低,符合理論上第一代恒星終結后孕育的第二代恒星特征。
第一代恒星遺跡孕育第二代恒星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邢千帆副研究員介紹,他們利用LAMOST(郭守敬望遠鏡)產生的500多萬條恒星光譜,從中找出了鎂含量最低的一顆恒星,獲取了它的高分辨率光譜,與超新星理論模型的計算值進行比較,確定了這顆恒星中的這些元素來自260倍太陽質量的第一代恒星。
據介紹,第一代恒星質量可達太陽質量的140倍到260倍,屬于超大質量恒星,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這類恒星存在于130多億年前宇宙誕生初期,但是壽命只有三百萬年左右,隨后便會發生超新星爆發,孕育出科研人員們發現的第二代恒星。邢千帆副研究員形象地比喻這次科研工作就是,通過現存的第二代恒星的DNA,發現了其父輩恒星的特征。第一代恒星,它有很多“孩子”(第二代恒星),但是這些“孩子”里最長壽的這個恒星,能活到現在,壽命已經達到130多億年。我們科研人員觀測到了這顆“長壽”恒星,并通過對它的研究,推出它的上一代恒星的質量、性質。
銀河系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指出,下一步科研團隊將通過LAMOST(郭守敬望遠鏡)的海量數據,來反演最初第一代恒星的不同質量恒星的分布,探索整個宇宙的演化歷史和恒星的演化歷史。
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簡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網站資料顯示,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是一架新類型的大視場兼備大口徑望遠鏡,即“王-蘇反射施密特望遠鏡”。
它是由反射施密特改正板MA(大小為5.72米×4.40米,24塊對角線長1.1米,厚度為25毫米的六角形平面子鏡組成)、球面主鏡MB(大小為6.67米×6.05米,37塊對角線長為1.1米,厚度為75毫米的六角形球面子鏡組成)和焦面構成。
球面主鏡及焦面固定在地基上,反射施密特改正板作為定天鏡跟蹤天體的運動,望遠鏡在天體經過中天前后時進行觀測。天體的光經MA反射到MB,再經MB反射后成像在焦面上。焦面上放置的光纖,將天體的光分別傳輸到光譜儀的狹縫上,然后通過光譜儀后的CCD探測器同時獲得大量天體的光譜。
LAMOST應用薄鏡面主動光學加拼接鏡面主動光學技術,在曝光1.5小時內可以觀測到暗達20.5等的天體,使其成為大口徑兼大視場光學望遠鏡的世界之最。同時,采用并行可控的光纖定位技術,在5度視場,直徑為1.75米的焦面上放置4000根光纖,同時獲得4000個天體的光譜,使其成為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LAMOST安放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該站地處燕山主峰南麓,位于河北省興隆縣連營寨(東經7小時50分,北緯40度23分),海拔960米。LAMOST在大規模光學光譜觀測和大視場天文學研究方面,居于國際領先的地位。
郭守敬望遠鏡
- 原標題: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宇宙中最古老恒星遺跡
- 責任編輯: 范維 
-
新型量子計算機“悟空”即將發布
2023-06-07 09:25 科技前沿 -
5G發牌四周年丨四載筑基,向陽生長
2023-06-06 15:38 -
歐洲金融巨頭減持英偉達:估值太高了
2023-06-04 23:27 觀網財經-科創 -
工信部: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
2023-06-04 22:51 科技前沿 -
“筑東西 致遠大” 共創數智新時代 中興通訊亮相2023北京PT展
2023-06-04 16:09 -
廣譜抗腫瘤!中國科研團隊研發出新藥
2023-06-04 14:11 醫學 -
“爆轟驅動超高速高焓激波風洞”通過結題驗收
2023-06-03 15:26 -
我國首次實現人類干細胞太空早期造血
2023-06-03 14:09 -
AI算力需求劇增,上海臨港將打造百億規模算力產業
2023-06-03 12:29 觀網財經-科創 -
榮耀更新數字系列,趙明回應“何時能超越鴻蒙和iOS”
2023-06-03 09:17 觀網財經-科創 -
3300秒!我國載人登月火箭主力發動機創新紀錄
2023-06-02 14:43 航空航天 -
中國首個量子信息技術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2023-06-02 08:52 -
GPU獨角獸摩爾線程再推新品,成立兩年融資數十億
2023-06-01 08:12 觀網財經-科創 -
歷時9年,我國發掘谷子籽粒產量重要基因
2023-06-01 08:03 科技前沿 -
vivo推出S17系列,持續采用國產OLED屏幕
2023-06-01 00:20 觀網財經-科創 -
176比特!“祖沖之號”量子計算云平臺今日上線
2023-05-31 22:25 科技前沿 -
重大突破!全球首臺大坡度螺旋隧道掘進機成功轉彎
2023-05-31 18:27 科技前沿 -
兩院今起增選院士:首發增選指南,向這些領域傾斜
2023-05-31 13:26 -
“你導師呢?”“上天了”
2023-05-30 14:37 航空航天 -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2023-05-30 10:14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生日快樂,中國!”華春瑩連發11組對比照片 評論 77“在全球南方,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有替代西方的選項” 評論 157最后3小時,美國會通過權宜支出法案 評論 324慶祝新中國74周年華誕,超30萬人齊聚天安門觀升旗 評論 126對華表態后,她當面遭批:這是在玩火 評論 253最新聞 Hot
-
英國將首次向烏部署軍隊?蘇納克急為新防長滅火
-
又一個北約國家,立場要反轉了?
-
“生日快樂,中國!”華春瑩連發11組對比照片
-
投票關鍵時刻警鈴炸響,“我尋思這是門呢…”
-
“在全球南方,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有替代西方的選項”
-
拜登回應政府“續命45天”:拿不出錢也得援烏
-
歐盟能做,中國做不得?
-
最后3小時,美國會通過權宜支出法案
-
他贏得大選,承諾減少對印度依賴
-
慶祝新中國74周年華誕,超30萬人齊聚天安門觀升旗
-
“美國想組團抗中,印度和越南沒興趣”
-
近5年最火黃金周!“本地人先把景區讓給外地游客吧”
-
特魯多“自作多情”?美方聲明完全沒提
-
國會開支僵局難破,白宮通知員工做好“關門”準備
-
幫派暴力升級,瑞典政府求助軍隊
-
泰國警察總署副署長疑牽涉網賭被查,每月自掏腰包用于警隊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