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2這三年后,中國企業面對了什么樣的新世界?
美國加息讓別國匯率GDP受壓,擴大了名義GDP的領先優勢。高盛等機構將中國匯率GDP趕超美國的時間點從2028年推遲至2035年,一些機構試探性地提出“中國GDP永遠超不過美國”。[全文]
-
ChatGPT引爆又一波AI熱潮,什么人需要恐慌?
對于AI,哲學上我們仍要“祛魅”,但是在實際社會經濟運行層面,可以對其應用前景展開想象??梢詳喽?,從客服代表到新聞寫稿,許多人的工作可能被機器取代。如果你還無動于衷,事實上,本文開頭四段就是筆者讓ChatGPT寫的。[全文]
-
為什么中國人總說“沒錢消費”?
分配制度改革等“軟”環境建設,我們有很多還沒有動用的“大招”,之前沒拿出來的是因為更注重發展基建、產業鏈、科技等打基礎的重要任務。2023年到了拿出大招的時候了。[全文]
-
核酸檢測公司該不該上市?
全國多地民眾生活仍受疫情困擾,其他許多領域的企業經營大受影響。在此情況下,倘若核酸檢測公司成功上市、股東套現割韭菜,輿論將難以接受,甚至會出離憤怒。[全文]
-
供銷社對中國農業的作用,有些人并沒有意識到
有些人甚至說起回歸計劃經濟、重建國營食堂,這就是過度引申了。供銷社系統即使在社區內依靠強大的供應鏈,建起一些便利店、小區食堂,那也只是中國整個龐大市場經濟系統的補充,需要參與市場競爭,絕不可能壟斷排他。實際上社會也并不擔心,只是好奇看熱鬧式地提出一些想法。[全文]
-
兩個“突發意外”下,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發展目標?
如果不解決奧密克戎的沖擊問題,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將受極大干擾,社會預期都會偏悲觀,不敢投資興業。這已經成為2022年中國經濟的首要任務。[全文]
-
俄羅斯還要留在WTO嗎?
俄羅斯看著和中國一樣,都是很有潛力的。在普京2000年執政后約十年,俄羅斯確實在飛速發展,貿易實力多強真不好估計。拖到2012年才加入,顯然是別國“看得起”俄羅斯,不想給優惠。[全文]
-
美國下狠手,遭殃的是歐盟
拜登宣布美國將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產品,但是歐洲大部分盟友情況與美國不同,預計難以跟隨。中國與歐盟在俄羅斯一東一西,同處歐亞大陸,穩定地區局勢是共同利益,要防著美國“坐山觀虎斗”收取利益。[全文]
-
如果金融打擊俄羅斯失敗,美國就徹底鎮不住場子了
如果俄羅斯真的頂住了美歐報復,在烏克蘭攻擊得手,經濟受損能忍受,那確實是國際上翻天覆地的大變局。加上也被美國制裁的中國,國際上真會生出懷疑,中俄主導的“反制裁”力量,是不是已經足以抗衡一向在地球稱王稱霸的美國與北約團伙?[全文]
-
《美國競爭法案》對芯片業有啥用?別高估了
中國大陸芯片設計企業幾乎完全依賴美國技術體系,制造企業同樣受美國嚴重限制。芯片業是中國受美國威脅最大、對美威脅最小的行業,一定要認識清楚現狀。美國芯片法案關注的,是先進芯片設計出來了,制造環節要靠東亞不夠安全,并非對中國大陸企業有多擔心。[全文]
-
當前經濟難題不新鮮,是在調控框架內處理“既要也要”的關系
表面上看中國政府對經濟發展的要求很多很復雜,甚至難以理解。但這不是亂來的,也不是西方政客到處許愿,而是一年年深思熟慮結合現實慢慢加上的。有的矛盾化解得不錯,就從工作要求中消失。政府工作和人民生活的領域越來越多,就加上新的對立統一的要求,用其利、防其弊。[全文]
-
英特爾冒頭,也許這是中國第二階段“韜光養晦”的機會
中國應該追求、也可以實現的短中期目標是:全球“商圈”里的精英達成了“中勝美敗”的共識,那么斗爭就必然勝利了??赡艽藭r全球90%的人還以為是美國壓著中國打,但實際上精英們已經默默有了選擇。[全文]
-
21世紀兩大橫掃全球級別的“沒想到”,中美各占一個
“沒想到”就是后悔了。世界各國不應該開放市場給美國互聯網巨頭。發達國家不應該將制造業一股腦聚集在中國?,F在都是說要往回收,但是很難。中國兩大基本問題都做對了,可以挑戰美國,錯一個都不行。預計以后美國的軟件帝國還是能維持,美國不會很快衰落,甚至還在擴張。[全文]
-
美國現在的問題“印錢”都解決不了,中美關稅有望回歸正軌?
事實證明,特朗普因為“中國對美出口遠多于進口”而斷定“貿易戰很容易贏”的看法是大錯特錯。實踐下來,美國需要承擔90%的額外關稅,這場博弈已經輸了。[全文]
-
十年,西方企業的致命錯覺
主要還是經濟利益遠沒有想象的好,就掙點錢,很不滿意,雖然中國已經是一些美國公司海外利潤增長最高的市場了。大部分中國人人也想不通,以為美國公司會滿意。其實是西方企業集體出錯覺了——雖然賺錢了,但是被打敗了,那種惡心的感覺。這個錯覺是致命的。[全文]
-
臺積電不是什么“護國神山”,過去的發展邏輯已經不夠了
在全球芯片競爭變成“大國游戲”的圖景下,臺灣與臺積電由于歷史原因而形成的地位,不僅無法成為“大玩家”,反而因綜合實力遠遠不夠,想保都保不住。臺積電就算在商言商,也有充足理由支持中國經濟發展、兩岸和平統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