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美國在對華政策上“露出牙齒”,想要打壓中國這一形象
美方對“流浪氣球”事件的炒作,以及美國國會最新的動作,都表明美國在對華政策中根本不會嚴肅考慮中方的利益和感受,而更多是如何拉攏其它國家與美國一起,讓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與實力邊緣化。[全文]
-
美國現在的政治學有一個問題,就是不講領導力
美國建國和立憲都是極少數有產者的事業,與廣大人民幾乎無關。正如當時美國建國者之一的麥迪遜所說,美國政府的真正特征就是“完全排除了作為集體身份的人民,絲毫不讓他們染指”。[全文]
-
一只狂飆的“流浪氣球”,為何讓美國如此心虛?
美國的心理可稱為“徐江效應”,之所以對這只意外飄來的“流浪氣球”反應過激、歇斯底里,本質上是出于以己度人的心虛——滿世界耀武揚威、惹是生非,因此特別怕遭報復。同時又要維持“霸主”人設,只能自己欺負別人,在此意義上美國就像高啟盛,非常脆弱,一碰就爆,一爆就昏招迭出。[全文]
-
慈善基金會,美國霸權的“幕后金主”
米爾斯很早就發現,軍事、工業、政府部門的精英會抱團,形成“軍工復合體”。而針對社會生活中非軍事的重要事務,精英則會結為“金智復合體”,混合使用金錢、觀念、人脈等力量,沿著“金錢—觀念—政治”的三元關系鏈來潛移默化地施加影響。慈善基金會主要在上游(金錢—觀念)運作。[全文]
-
美國“舊習難改”,誰能治它?
從蘇聯解體到中國崛起的這段時期,美國暫時找不到一個超級大國級別的對手,這讓華盛頓更加大膽,更愿意承擔在海外用兵的風險。而一個更強大的中國,將對美國在不招致自我毀滅的前提下愿意在國際舞臺上承擔的風險,施加更多限制。[全文]
-
“這是美國的恥辱時刻”
從1932年以來,眾議院議長的選舉在美國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程序性選舉,結果美國的新議長成為了100年來第一個翻車的人——選舉他的投票足足拖了4天,投了15輪。中間還出現了戲劇性的場面,甚至差點爆發沖突。[全文]
-
15輪才投出佩洛西“接班人”,共和黨在撕什么?
當前的怪相,可以理解為傳統政治的退化,或者說是權力生成機制的退化。從長遠看,現行的兩黨制將愈發難以維系。放眼未來一二十年,民主黨內的‘進步派’與正統自由派,共和黨內的新保派、福音派、茶黨等勢力,都有可能重組為更多的政黨。[全文]
-
麥卡錫失利,中國能松一口氣嗎?
原本如果麥卡錫順利當選,他甚至最早可能在1月中旬的眾議院假期中考慮去臺灣,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其原有的目標,還能讓拜登及民主黨觸霉頭,破壞布林肯訪華,以牟取更大的政治資本。[全文]
-
大國競爭時代美國的教訓?“揮舞大棒”別上癮
在一些國家看來,華盛頓主要靠脅迫來換取他們支持美國。有時候,似乎美國唯一能夠提供的“胡蘿卜”,就是它承諾“不揮舞大棒”。[全文]
-
如果國會調查報告是一鍋溫吞水,特朗普就是水中青蛙
此次調查報告推出得很匆忙,沒有提前放風,也沒有給媒體或公眾提供要點導讀,使得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報告具體有什么新內容。這反映出委員會顯然是沒有時間了,政治形勢將迅速變化,眾議院馬上就要由共和黨作為多數所主導,而調查委員會因此也將不復存在。[全文]
-
美國國會的這一提議,是違憲行為
指控一名總統大選參選人涉嫌犯罪,其嚴重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當這位候選人的競爭對手,是掌控司法部人事的現任總統。如果取證和調查過程沒能做到適當且公正,我們就會淪落到“香蕉共和國”的政治水平。正如一位南美獨裁者曾經說過:“對我的朋友就是一切都可以;對我的敵人就是法律至上!” [全文]
-
美國的目的很明確,也讓拜登很尷尬
美國媒體都明確表達了本屆峰會就是要與中國搞地緣政治競爭的觀點。難道拜登政府不愿意這么說嗎?實際上,拜登政府是愿意這么直白地說的,但當它認識到,如果這么說,非洲國家領導人不感興趣。這恰恰表明了非洲國家對美國所作所為的普遍看法。[全文]
-
美國的自由主義“信仰”會讓位于現實嗎?
現實主義者認為,俄烏沖突是美國的一個重大失誤,造成了全球力量平衡的重大變化,對美國極其不利。而自由主義者,如喬治·帕克及福山等,則認為這場戰事是自由民主全球運動的復興,是一場維護自由民主、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的“圣戰”,是美國“以道德為本的外交政策”的重生。[全文]
-
捅破美國政治窗戶紙的竟然是他?
原本作為科技商業巨頭代表的企業家,都只愿在幕后通過資本影響政治,避開大眾的目光,隱秘地操作美國政治的旋轉門。[全文]
-
中美互動規則出現關鍵性變化
對中國而言,兩岸完全統一不能單純寄希望于臺灣人民,更不可能寄希望于美國人民,而必須寄希望于兩岸中國人整體。[全文]
-
剛分完國會,美國兩黨就開始布局!這盤棋怎么下?
現在,雖然國會具體的席位分布還要等一些州進一步的計票,但局勢正漸趨明朗,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兩黨在各自的地盤都將只有微弱優勢,這可能會給下一屆國會帶來混亂的局面。[全文]
-
特朗普開始自救了
特朗普著急參選恰恰反映了他當前的艱難處境,反映了他的“弱”。如果他能呼風喚雨,如果他仍舊是毋庸置疑的共和黨的領袖,如果他并不需要通過參選來緩解一些棘手的問題,何必要這么著急呢?[全文]
-
明明是大象,卻硬要裝兔子,這是“戰略欺騙”?
美國國內現在有一派人總覺得中國老謀深算,比美國人狡猾。代表人物就是白邦瑞,說孫中山、蔣介石、毛主席、鄧小平都在騙美國,拼命發展,卻天天跟美國說“我不行”。明明是大象,卻硬要裝小兔子,他覺得這是一種戰略欺騙。[全文]
-
關鍵戰場“全滅”,特朗普成光桿司令?
這次中期選舉,作為他瞄準2024大選的一戰,對特朗普來說,州長和州務卿的選舉比參眾兩院更加重要,這是監督美國大選的關鍵職位。尤其是在關鍵州,特朗普為之背書的州務卿候選人“全滅”,州長候選人之戰慘敗。但他輸了,不意味著他所代表的混亂形政治時代在美國結束了。[全文]
-
共和黨本來能贏下參院的,結果快被特朗普作沒了
特朗普的送出的“大禮”是他在幾個關鍵搖擺州“欽定”的候選人。[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08年金融危機美兩黨還合作,現如此分裂或難避險”
-
81歲的他摔倒后,出現腦震蕩…
-
麥康奈爾在酒店“被絆倒”送院治療
-
“對美軍不利!”五角大樓阻止拜登政府訴俄“戰爭罪”
-
4名被綁美國人中2人死亡,美議員揚言在墨西哥“動武”
-
他將離任美國務院發言人職位,直接為布林肯工作
-
拜登:打算競選連任,年齡問題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
美海軍部長宣稱中國 “用奴隸造軍艦”,結果連美媒都不信
-
一年1000多起脫軌事故,美國為何改變不了?
-
她又語出驚人:美國應“一分為二”
-
如何看待拜登訪烏?中方回應
-
西摩·赫什:美國炸毀“北溪”管道旨在切斷德國退路
-
FBI搜查拜登母校
-
白宮告訴州長們:不是外星人入侵,可能是二手車市場的氣球
-
白宮為“擊落不明物”降溫
-
她將宣布參加競選美國總統,曾稱不與特朗普競爭
-
拜登首談“文件門”:怪辦公室沒收拾好
· 共和黨人繼續發難 -
拜登談及債務上限問題,被共和黨大罵騙子
-
自家選民親自來到辦公室施壓,美國“騙子議員“:不擔心
-
基辛格:應對當今全球挑戰,美國缺乏凝聚力
· 基辛格突然改口
-
-
· 美國政治 ·
20多年后,自由民主主義在福山的眼中也終結成為一張廢紙。曾經高捧民主與市場的美國政治家福山,如今卻在細剖美國政治制度諸多流弊,感嘆改革無望、“死路一條”。由希望到失望,由確信到質疑,政治家、學者的“叛變”,美國國內矛盾的燃燒,“夢想”中的美國政治制度魔力還能令多少人著迷?
-
“納米諾諾,我不知道”
-
“美國的選舉是全世界的笑柄”
-
這兩段小插曲,被美媒選擇性忽視
-
“我從未見過如此夸張的民調結果!”
-
何不食肉糜?美國能源部長:油價高就去買電動車
-
特朗普聲稱要起訴CNN:它說我“騙子”和“謊言”約7700次
-
拜登差點又“摔了”
-
三名共和黨人“倒戈”,美國迎來首位非洲裔女性大法官
-
被傳在澤連斯基演講時沒鼓掌,美國議員遭政客輪番抨擊
-
特朗普不滿媒體對鮑威爾報道太正面:希望我將來也能獲此待遇
-
整天被特朗普惡毒攻擊作何感受?哈里斯放聲大笑
· 特朗普發起猛攻 -
特朗普:如果他們不行,我來
-
“普京應該不希望我連任,雖然我感覺他挺喜歡我”
-
如今專職為特朗普辯護的她,曾…
-
美國政客叫囂“中國病毒”,林書豪怒懟后捐款百萬
-
拜登競選集會當眾“賣萌”,一口咬住妻子手指
-
因向特朗普車隊豎中指被炒 如今總統高爾夫球場歸她管了
-
白宮發言人辭職后,他倆"毛遂自薦"
-
權游原作者公開挺拜登:這兩個太像
-
特朗普:假如我去競選以色列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