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如今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要想保持中立,那意味著……
在參與本研究的受訪者中,很少有人真正積極地為接觸搖旗吶喊。到了2018年,作為曾經主流觀點的接觸已經被邊緣化。甚至中立都變得困難,正如一位受訪者所言:“在政治光譜的中間意味著什么?路斃(Roadkill)!”[全文]
-
極限拉扯,中美關系進入深度戰略調整
鵝城的希望從來不是因為來了縣長,美利堅的“一切如?!笨堪莸且彩遣恍械?。拜登來了,特朗普的荒腔走板并沒有被民主黨逐一“修正”,相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越來越“不講武德”,陷入“紅色恐懼”與“加害者躁郁癥”雙重陰影雜糅的美國。[全文]
-
要避免“臺海一戰”,中美也許可以這樣談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美國進行了十多次兵棋推演,沒有一次是能勝出的。最近的一次也只是出現一個“三輸”的局面,即中美雙方均出現重大的傷亡及損失,而臺灣則會被打成稀巴爛,所以美國的統治階層,包括國防部的高層,也有認為不要打、不想打的“鴿派”。[全文]
-
在中美關系中,需要快速獲得信息以防止人們假設
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往往會做出最壞的假設,這并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不希望在這種關系中出現更糟糕的情況或做出某種壞的假設,我們更希望在另一方獲得信息的情況下,基于事實進行操作。[全文]
-
若Tiktok在美國“不戰而降”……
在世界格局快速變化的當下,Tiktok的命運將不可避免地與中美兩國關系的走向緊密相連,遠不是在商言商那么簡單。[全文]
-
美國在芯片領域“卡脖子”,中國有哪些應對?
在中國打通高端芯片瓶頸和美國打通通信板塊供應鏈之間,中國可能會先拔頭籌。這可能激發中國芯片與需求之間的正反饋。相反,缺乏下游產業鏈對美國新建芯片產能可能是負反饋。在芯片戰中,中國彈藥充足,美國武器精良。這是一場硬仗。 [全文]
-
美國在對華政策上“露出牙齒”,想要打壓中國這一形象
美方對“流浪氣球”事件的炒作,以及美國國會最新的動作,都表明美國在對華政策中根本不會嚴肅考慮中方的利益和感受,而更多是如何拉攏其它國家與美國一起,讓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與實力邊緣化。[全文]
-
為何今天的美國有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我找到了一個有趣的指標
打《魔獸》的都知道血量不說明所有問題,但如果沒有血量,就是個大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的GDP總量最終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體系當中排名第一的國家是困擾現在所有西方,尤其是美國戰略決策精英的一個噩夢。[全文]
-
美國債務違約危機將至,中國準備好了嗎?
中國是美債的第二大持有國,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中國已經累計拋售了高達1752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累計拋售比例高達16.2%。美國社會各主體也敏銳地嗅到了這一重要信號,但態度頗為微妙。[全文]
-
“這次事件生動展示了一個大國的歇斯底里”
在美國,過去的幾天里充斥著憤怒、輕蔑、狂躁以及人為制造的敵意,如同滑稽戲一般輪番上演。仿佛這世間萬物,唯有一個氣象觀測氣球能夠最為恰如其分地代表對美國明目張膽的攻擊。[全文]
-
“流浪氣球”事件將持續發酵,我們要在行動上做好準備
所以很明顯,氣球或者飛艇因為不可抗力偏離航道并誤入他國領土其實是常有的事,但這一次美方把它炒作得這么厲害,原因就是政治化:美國兩黨和媒體都需要制造事件來強化“中國威脅論”。[全文]
-
一只狂飆的“流浪氣球”,為何讓美國如此心虛?
美國的心理可稱為“徐江效應”,之所以對這只意外飄來的“流浪氣球”反應過激、歇斯底里,本質上是出于以己度人的心虛——滿世界耀武揚威、惹是生非,因此特別怕遭報復。同時又要維持“霸主”人設,只能自己欺負別人,在此意義上美國就像高啟盛,非常脆弱,一碰就爆,一爆就昏招迭出。[全文]
-
臺海沖突?錯,更危險的是南海!
隨著臺海局勢日益緊張,南海問題似已平息,但事實上,南海比臺灣危險得多,中美有可能在南海因意外而發生沖突。避免意外的最終解決方案在于雙方軍事力量的平衡。但問題是:在此之前會發生什么?軍事力量尚未平衡的時候可能是最危險的時候。[全文]
-
西方不再是“最好”的代名詞,有兩點已經追不上中國
美國的孤立只會促進和鼓舞中國努力加強自主創新?!爸袊浆F代化”或曰“現代化3.0”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將現代化重心轉向中國自己的技術、企業和研究,以增強中國現代化的獨立性和本土性。[全文]
-
美國對華政策行不通,因為沒有國家真正愿意遏制中國
在未來幾十年,中國將深度融入全球金融體系。華盛頓不應坐以待斃般地接受經濟鐵幕落下,而應積極與中國談判,為美國人贏得中國市場的一席之地爭取機會。形勢比人強,甚至眾多美國議員也有為懲罰中國而不惜魚死網破的想法,拜登需拿出巨大勇氣才能膽大心細地應對這些挑戰。[全文]
-
為什么說未來五年中美關系會很難?
做好心理準備,未來五年中美關系會非常困難,應對之道關鍵是國內,內外兼修。我們不犯錯的話,應該還是能應對過去的。如果把五年爭取到了,相信五年后中美力量就會比較均衡,之后就互有攻守,那時中國的日子就不那么難過了。[全文]
-
不給中美脫鉤踩剎車,美國自己會摔下懸崖
許多美國官員和分析人士認為,每一家中國公司都是華為;每一項中國技術都是一把上膛的槍,指向美國的心臟;美國可用的每一種限制工具都還沒有充分利用??只乓呀浡?,掩蓋了各種復雜的不確定性。而且,脫鉤速度越快,就越難控制。如果有人說他們知道懸崖下是什么,他們是在自欺欺人。[全文]
-
美國在南海興風作浪,卻始終未能回答兩個問題
我們對南海地區規則構建的勢頭要有合理的心理預期。規則體系構建事關未來在南?!罢l說了算”,特別是對于美國來說“還能不能繼續說了算”,對沿岸國家而言則決定著“能不能自己說了算”。從奧巴馬到拜登,美國從未弄清:在南海,反對中國什么?自己設想的南海戰略能實現嗎?[全文]
-
美國有四類人主張對華“脫鉤”,哪一派風頭正盛?
拜登政府原本在限制主義與中間主義立場之間曖昧不清,然而,在2022年夏天以及10月份實施了一系列全面的技術脫鉤和技術管制政策之后,限制主義政策似乎正在取代拜登政府當前的中間主義政策。[全文]
-
俄烏沖突如何收場對中國比較有利?
從戰略上講,2023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是俄烏沖突是否會以不利于中國的形式結束。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戰爭何時結束,而是以怎樣的方式結束。[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美國應設法改善對華關系”
-
被中企收購10年,美豬肉加工巨頭反駁“中國威脅論”
-
美方稱期待中美領導人通話,外交部:美方應拿出誠意
-
李強談中美關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在“脫鉤”炒作中受益
-
美國宣布取消針對中國赴美旅客的新冠檢測要求
-
美財政部制裁5家中企和1名個人,外交部:堅決反對
-
他告誡美國同胞:“……,我們應認真聽取秦剛的話”
-
美眾議院正推動審議所謂“新冠病毒起源法案”?外交部回應
-
美疾控中心證實:將取消自中國入境新冠檢測要求
-
中方:迄今未收到美方關于她訪華建議,對其訪華持開放態度
-
秦剛外長擲地有聲,白宮表態
-
消息人士:美國將取消自華入境新冠檢測要求,最早本周五
-
美智庫啟動大量翻譯中國文件、論文計劃,結果“令人震驚”
-
美官員稱中國造起重機或發揮間諜作用,外交部:草木皆兵
-
我駐美國使館增加發放簽證預約號量
-
多家中企被美列入實體清單,商務部:將采取必要措施
-
美國批準售臺F-16機載導彈
-
“在烏克蘭問題上,我們絕不接受美國的脅迫施壓”
-
華大基因等多家中企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外交部回應
-
她稱審查對華投資要避免“傷及美國民眾”,考慮今年訪華
-
-
· 中美關系 ·
100多年前,太平洋西岸是衰老的帝國,東岸是新興的世界大國;如今,西岸是新興經濟體的最突出代表,東岸卻顯出衰退的跡象。100年前,太平洋上沒有中國的聲音;如今,無數的聲音卻在說:“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弊鳛槭澜缜皟纱蠼洕w,同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沒有之一。遺憾的是,盡管維護、發展中美關系至關重要,大洋彼岸卻總會傳來不和諧的聲音,做出不恰當的舉動。
-
美媒揚言“不許中國繼續主導”,評論區太喜感了
-
感受下不懂球胖子的“演技”
-
收購3年后被美推翻,昆侖萬維出售社交應用:將獲益32億元
-
這些舊中國債券“值1萬億美元”,美方曾研究用于貿易戰
-
康輝回應新聞聯播上熱搜,連“懟”(duì)美國1分鐘
-
國際演講冠軍、主持領導人晚宴...女主播劉欣到底有多牛?
· 首次“直播較量” -
“一如既往歡迎國際學生學者”,耶魯校長寫了封公開信
-
CCTV6今晚播出《冰雪長津湖》
-
昨晚的新聞聯播,“硬”上熱搜第一
-
刷屏的中國米飯美國漢堡背后,還有一張圖
-
觀天下預告|陳平深度分析中美競爭共存的演變趨勢
-
這周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將空降觀天下講壇!
-
建行推“15萬與特朗普共進晚餐”?總統競選團隊嚇壞了
-
今天起,特朗普夫人就是我國認證過的“好漢”了
-
果然!特朗普夫人留北京看滾滾去了
-
中美簽2535億美元大單,日網民:中國才是特朗普的重點
-
美對華龍蝦出口井噴:如今增長最快的市場就是中國
-
45年后重逢!中美乒乓外交見證人再次同臺對決
-
中國威脅?美民調:全球近4成民眾視美為最大威脅
-
特朗普外孫女又秀中文啦, 這次唱了首《茉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