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誰給了方方“日記”春天?
不管方方主觀上如何,盡管國家肯定不會因為一本書而坍塌,在美國和西方國家政客因抗疫無力而四處“甩鍋”、煽動民粹主義風潮的背景下,方方“日記”外文本的出版,已經成為他們反中努力的一部分。這不是“動機論”![全文]
-
擔心輿情雜音擾亂“軍心”?怕是擔心錯了地方
跟17年前的“非典”疫情一樣,國家領導人親自部署、親臨一線,醫護人員不怕犧牲、堅守崗位。但不同的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是在人類進入信息社會、信息傳播進入web2.0和自媒體時代之后的一次全國性傳染病疫情。[全文]
-
為什么香港暴徒不敢摘下面罩?
在攝像頭林立的香港,蒙面在掩蓋示威者身份、增加執法者識別難度、降低承擔法律責任可能性的同時,給了他們一種“我知道你是誰、你不知道我是誰”的信息不平衡的安全感,增加了示威者的攻擊性,使他們更加放肆、無所顧忌地從事違法暴力活動。[全文]
-
如何對待外國人是大國成長的必考題
大開國門,擁抱國際,歡迎五湖四海的留學生來華深造,并積極為他們提供幫助和便利,當然是正確的選擇。友好對待外國人,彰顯一個民族自信和友善的品質。但自信、自尊和自愛,才是一個民族能夠真正實現偉大復興的內在精神驅動。[全文]
-
今天我們為什么要紀念抗戰勝利
我們紀念抗戰勝利,不是為了渲染民族仇恨,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紀念過去的戰爭,是為了將來的和平。而這種和平,不僅僅取決于人類正義與丑惡力量的對比,還取決于一套公道、正義的國際秩序、法治與機制。[全文]
-
為什么小女發現的英文教材問題,專家卻沒發現
陪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做家庭作業時,聽她誦讀英語課文,“I like hot dogs. Yummy, yummy, yummy!”“I like hamburgers. Yummy, yummy, yummy!”“I like Coke, Yummy, yummy, yummy!”女兒嗔言,編教材的人腦子有問題。[全文]
-
程序無硬傷,為何美國人民失去耐心
盡管司法部門還在調查,但民眾已經失去耐心。這雖然令我國許多欣賞美國法治和治理機制的人士大跌眼鏡,但對美國人而言并無什么稀奇。因為種族歧視,半個世紀來美國至少爆發6次騷亂,最嚴重的1992洛杉磯騷亂甚至造成58人死亡、1.19萬人被捕。[全文]
-
中國奇跡背后的政道法理
國際世界有一種現象,經濟停滯的國家在教導如何發展經濟;發動戰爭的國家宣揚捍衛人權;巧取豪奪的國家在做國際正義的“法官”。與之相反,中國奇跡卻屢遭質疑。究其原因是我們未能擺出中國發展背后的政道法理。[全文]
-
為什么蘇格蘭公投不是好榜樣
英國愿意和平分裂的確值得稱道。但在西方之外的許多地區并不存在這種西方式重個體、愛分離的價值觀,也不存在契約先于國家的國家觀。對他們而言“公投”甚至是不可接受的偽命題。[全文]
-
炒作富人“逃離中國”是道德敲詐
近年來也有不少富人因為納稅問題放棄法國、美國的國籍,所以,富人移民主要還是“錢”的問題。那為什么今天我們仍然熱炒富人移民,形成一種“逃離中國”的古怪氛圍呢?移民并不等于背棄祖國,何況很多人雖移民海外,但主要經營活動仍留在中國。[全文]
-
為什么重提清帝遜位詔書?
但為什么這么一份重要的歷史和憲法性文件卻在漫長的一個多世紀里從未得到真正的重視,反而是英國人丁樂梅和日本人有賀長雄首先意識到了其真正的意義,實在值得我們的反思。也正因此,本期高全喜、楊昂和章永樂三篇對遜位詔書及其與中華民國主權正當性關系的揭示,才難能可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