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團結的力量”:在上海對話全球南方學者
2023年5月6日,由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主辦,觀察者網觀視頻和《東方學刊》共同協辦的2023思想者論壇順利舉行。本次論壇以“團結的力量:對話全球南方學者”為題,高度契合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劇烈變動、國際輿論格局亟需變革的時代背景。[全文]
-
-
柯文思:有些人試圖“摧毀”《雄獅少年》,這并不合適
(觀察者網 訊)去年底,國產動畫電影《雄獅少年》上映后,口碑迅速兩極分化。影片最大的爭議點,并不在劇情,而是[全文]
-
后西方世界中國道路的意義,2021年思想者論壇在滬舉辦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12月4日,海內外40余位專家學者匯聚線上線下,參加由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觀傳媒、上[全文]
-
-
-
-
-
張旭東《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出版
作為“張旭東作品系列”的第三部,全書是一部西方思想經典導讀課程,也是關于現代國家與個人、自我與他者、普遍性與特殊性等現代性核心議題的觀念史梳理和文化批判專著。[全文]
-
-
-
-
張維為《中國戰疫!》2020上海書展簽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一次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更是對全世界所有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在這場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大考下,中國交出的答卷讓世界矚目。[全文]
-
BBC主播一句話把張維為逗笑了
【視頻/觀察者網 周千千】7月21日晚,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接受BBC采訪。關于香港國安法,他表[全文]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讓百花的芬芳沁潤心田——從“文化更加繁榮”品味我們的小康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全面小康與民族復興相互激蕩的奮斗征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全面推進,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更加彰顯,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一個百花齊放、文化更加繁榮的中國正在向我們走來。[全文]
-
-
· 這就是中國 ·
-
從華為的“遙遙領先”談起
最開始不光技術不成熟,而且成本還高,因為沒有規模效應。但是一旦應用,技術成熟,產品成熟,然后上規模,那很快就能切換到國產的狀態。一旦切換過來,那就回不去了。[全文]
-
用中國式現代化標準看看美國,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美貿易戰、科技戰爆發之初,我們就明確預測美國將會輸掉,而且會輸得很慘。美國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已經超過了中國對美國的依賴,背后的邏輯就是世界格局已然發生了變化。[全文]
-
東進,東進,我們的鐵軍!
新四軍的“鐵軍精神”在中國各個戰線都在延續。[全文]
-
“我們國家有黃金、有鈾礦,為什么我們還是那么窮?”
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毛主席說,是第三世界國家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所以他說我們在聯合國安理會的這一票,永遠要屬于發展中國家,要為發展中國家仗義執言,代表它們去改變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全文]
-
周恩來精神的意義:從萬隆到金磚
以往這些發展中國家,資源在手里,但沒有辦法把它變成自己發展的一股力量,因為許多定價權、話語權在西方世界的手里,但現在不一樣了。[全文]
-
西方謠言太離譜,反倒降低了講好新疆故事的門檻
我對西方記者多次講過,我經常把你們編造的一些涉疆視頻放給中國公眾看,總能引來哄堂大笑,你們編的故事實在太離譜。雖然這些謊言還能欺騙不少外國民眾,但某種意義上也使我們講好新疆故事的門檻變低了,我們只要把新疆每天發生的日常生活放到網上,西方的謊言就不攻自破。[全文]
-
在這特殊時刻,思考中國現代化道路的世界意義
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搞市場經濟,在當時似乎是向西方學習,實際上是回歸中國傳統。在很大程度上,我國的市場經濟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與我國的發展階段以及民眾的文化心理高度相關;黨帶領全國人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市場經濟之路。[全文]
-
世界進入“大爭之世”,中國有穩到最后的底氣
隨著實力下降,西方的心態也變了,它覺得不安全了、不自信了。不自信的一個表現,就是什么問題都跟安全掛鉤。美國在這方面是典型,一個小小的華為把它嚇得夠嗆,以舉國之力打壓人家華為。[全文]
-
“天時、地利、人和”,《這就是中國》越講越精彩
今天,從《中國人,你要自信》到5年200期的《這就是中國》,魯迅先生當年在上海發出的悲鳴之問穿越90年時空滄桑,在上海找到了滿意的回復。[全文]
-
“一帶一路”,把幾乎所有邊境省份變成開放最前沿
印尼雅萬高鐵,剛開始當地人都不相信,說“什么高鐵,不要修了,還要我們動遷?!蔽覀冏尞數貏舆w戶每20家人家選一個代表到中國來,從廣州坐高鐵到北京,再從北京坐到上海。他們看完以后回去,“快修快修!我們也要像北京上海那樣有高鐵?!苯Y果很快就動遷了。[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