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主有兩個強大傳統,決定了我們的制度不會“飄”
當我們在全國代表大會上聽到,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致力于支持或幫助縮小全球南北發展差距時,我們非常感興趣。我認為這是一個更大的信號。說實話,中國一直在付出,中國從來說到做到。[全文]
-
中國軟實力崛起勢不可擋,正如《流浪地球2》的那句臺詞…
為什么《功夫熊貓》是好萊塢拍的,我們有功夫,有熊貓,但我們沒有《功夫熊貓》,這對我們也是有啟發的,為什么人家可以做得這么好,盡管可能我們覺得不完全符合中國人的的要求,但總體上它是一個很受歡迎的電影。[全文]
-
“文明型國家”顛覆了什么?它給世界提供一件“新武器”
“文明型國家”概念幫助人們從西方社會科學的禁錮之下解放出來,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件重新認識國家、建立多元自主話語的武器。[全文]
-
“中國撲滅新冠,卻重創了信心”?外媒這句話有多荒謬…
我們中國是“百國之和”的國家,我們的人口是100個普通歐洲國家之和,這當中本身就有多少的需求可以創造出來。我們現在講發展新格局,也就是我們的“雙循環”,怎么把它落實、怎么把它做好的問題。[全文]
-
歐洲不乏有識之士,但他們對時局深感無奈
歐洲實際上,包括知識界,包括政界,還是有很多有識之士的。我們有時候智庫交流聽得出來,但他們有他們的難處。[全文]
-
美國現在的政治學有一個問題,就是不講領導力
美國建國和立憲都是極少數有產者的事業,與廣大人民幾乎無關。正如當時美國建國者之一的麥迪遜所說,美國政府的真正特征就是“完全排除了作為集體身份的人民,絲毫不讓他們染指”。[全文]
-
悼念朱云漢教授,他呼吁中國學者摒棄“附庸”慣性
去年9月我們籌備年度思想者論壇,準備邀請他出席,但從朋友那兒獲悉,他罹患重病正在治療中,我們期盼他早日康復。但沒想到噩耗這么早就傳來,嗚呼哀哉![全文]
-
阿拉伯世界擁抱中國
“中國踩著美國的腳趾,但美國沒有辦法?!睂τ诎⒗澜?,我之所以說它是一種覺醒,或者是“新的阿拉伯世界”,就是它對西方和中國的認知,發生了很大變化。[全文]
-
中國正在做的這件事沒太多先例,但我們有一個“秘方”
我們今后10年的高質量發展,沒有太多先例可參考。那么為什么中國可以,為什么我們有信心?是因為中國這幾十年來積累的經驗,中國有一個“秘方”,包括三個元素:中央戰略、地方引導和市場活力,三者加在一起是一套“組合拳”。[全文]
-
中國人都應記得,這三年我們是怎么過來的
對于三年內剛剛發生過的一切,西方已經開始大規模地篡改歷史,國內的公知也積極配合。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自信地肯定自己的成績,再自信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全文]
-
世界進入“覺醒年代”
中國的“朋友圈”模式碾壓美國的“包圍圈”模式。中國“朋友圈”模式著眼于改善民生,互相提攜,和平發展,結果是得道多助。美國的“包圍圈”模式依賴美國人自己都不相信的那套所謂的“普世價值”,制造分裂對抗,搞得世界不得安寧,結果只能是失道寡助。[全文]
-
七成越南人對中國發展表示擔憂?中越關系的大勢其實是…
阮富仲總書記對中國歷史性的訪問表明中越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我也關注了西方主流媒體的報道,他們的基調是“美國失去了越南”。這種帶有一定偏見的報道或者概括,可能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美國企圖通過越南來遏制中國的做法又經歷了一次重大挫折。[全文]
-
今天,拜登可能也悟出來了……
我們代表的是人間正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搞你的包圍圈,我搞我的朋友圈,最后后悔的一定是美國。[全文]
-
美國走到這一步,是因為民主受損,還是本就沒有真民主?
今天美國人民所感受到的痛苦困境,到底是因為美國民主受損了,還是因為這種所謂的民主本身就不靠譜呢?[全文]
-
江澤民同志的點滴懷念
1984年12月4日,江澤民以上海市領導的身份會見來滬參加“太平洋地區的發展前景與中國的四化”討論會的中外嘉賓,我擔任翻譯。當時我已經在外交部翻譯室工作,我在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工作的一位老同學打來電話,說江市長英文非常好,知識面非常廣,對翻譯要求極高,這個會議專業性又特別強,希望我能來幫助一下。我就這樣專程到上海參加了整個討論會,并擔任了這次會見的翻譯。[全文]
-
中國引領的全球汽車革命
中國引領的這場全球汽車革命,其產生的影響將是難以估量的。電動車的普及率最終可能會決定自動駕駛產業的成熟度,這方面中國將越來越具有制定全球智能汽車標準及其相關交通標準的能力。[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