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低估的蘋果、富士康、印度和越南?
過去十多年間,蘋果和中國完成了相互成就。如今,一場由蘋果指揮,供應商執行,印度和越南負責接應的遷徙行動開始了。那么,中國供應商的角色是什么?[全文]
-
中國面板產業規模全球第一,背后的付出值得嗎?
2021年,中國面板產業在全球市場占比高達41.5%,超過韓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面板生產國。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與財政補貼,創造了日本DRAM壟斷全球的神話,創造了三星和LG的拔地而起,也創造了中國大陸在面板產業后發者的勝利。 [全文]
-
什么人會在黃色網站上尋找真愛?
情色內容是一門生意,也是一種藝術。以前是,現在是,未來也是。[全文]
-
日本經濟為何怎么搶救都救不活?這人給出了答案
日本的詭異之處在于: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后,整個國家和經濟就如同進入了賢者時間,開水燙再多少遍都不起作用。每個日益老去的民族,都有一個挽救自己的時間窗口,一旦錯過,就再也無法追回。[全文]
-
失去的信心:日本消費電子崩盤啟示錄
回顧日本經濟的衰退,最吸引人的字眼往往是資產價格的崩盤、難以提振的生育率和全面蔓延的財富焦慮,但事實上,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一個產業的影響往往更加隱秘和深遠。[全文]
-
美國PPT造車:沒有下個馬斯克,但有很多賈躍亭
這些公司不需要經歷嚴格的層層篩選,通過SPAC,他們可以甚至只攢出一個車殼子,就開始向普通投資人兜售另一個“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轉變”的夢想。[全文]
-
中國的銀行到底有多賺錢?
與整個美國命運息息相關的雷曼,破產前夕賬上資產“高達”4.73萬億人民幣。但如果用中國的銀行作為標尺,用大而不倒來形容雷曼還是有些草率。同期,工商銀行總資產9.76萬億元;到2021年,更是高達35.17萬億,而這個級別的銀行,我國一共有四家。[全文]
-
臺積電的煩惱
大雨傾盆之時,最后一個淹死的也是姚明。臺積電的煩惱,終究是屬于強者的煩惱。[全文]
-
留給國產MCU突圍的時間不多了
在中國有意提升芯片自主化比例,難度更高的手機SoC、超算芯片都能完成國產替代的今天,理論上更容易突破的MCU,中國企業為何在汽車上遲遲打不開局面?[全文]
-
操著賣白菜的心,賺著賣白粉的錢,如今還要上市了…
時過境遷,從前的微商只要復制文案發朋友圈,如今還得學剪視頻、做直播、甚至還得和穿著清涼的小姑娘們去PK唱跳rap。不知吳召國是否曾有一刻感慨,天下再無好做的生意。[全文]
-
防護服里的人間:護士的工作更多了,收入更少了
無論是經濟增長的奇跡,還是超級工程的落成,或是抗擊疫情的勝利,往往都是因為有一些人犧牲了自己的權利,換取了整個群體的福祉。[全文]
-
美國鋰電如何“贏過中國”?首先,“不能讓韓國人跑了”
客觀來說,給韓國人打工的確讓中國鋰電人學到了不少真本事,但反過來也長了對手的威風。[全文]
-
我在幾內亞挖鋁土礦
這類人是一些曾經跟隨央企出海、積攢了當地人脈和資源后選擇獨立門戶的中國人,我所能看見的很多私人建筑公司老板都是這樣的履歷,他們能攬到不少當地的工程項目。其實幾內亞或者非洲的機會還是很多的,只要你愿意和外界接觸、有膽量探索,在非洲一定有可以做的事業。[全文]
-
反擊從鏡頭開始:一個制造業反內卷的典型樣本
華為這個手機產業里的“總倒逼師”因為制裁轟然倒下后,不少大陸手機品牌巨頭還沉浸在搶占空白市場份額的竊喜中,長期競爭激烈的國內手機市場,甚至一度出現了“內卷緩和”的跡象。但對于整體需要升級的中國電子行業來說,這種“緩和”無疑是一種一廂情愿。[全文]
-
倒下的首富:中國光伏行業的冠軍魔咒
中國光伏產業20年里誕生了無數“首富級”人物,如今的他們有的元氣大傷,有的淪為旁觀,有的深陷債務風波,有的成為通緝要犯,以至于有人調侃:“光伏出首富,首富多末路”。龍頭企業陷入不斷隕落的詛咒,但中國的光伏行業卻又能頑強崛起,這是為什么?[全文]
-
中國牛奶的三場戰爭
“農村包圍城市”誕生的近百年間,逐漸從一種軍事戰略變成了一種商業戰略。無論是乳制品行業的幾番混戰,還是華為靠下鄉打破外企壟斷,或是拼多多從五環外開始反擊,他們實際上都在做一件事——把東西賣給中國最普遍的那十億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