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涉華軍力報告,還是那個“要錢報告”嗎?
這種又要“強”、又要“滅”的心態,其實也挺難把握的,所以最近幾年的涉華軍力報告都在盡可能的走鋼絲,反倒不像以前,中國軍力是個橡皮筋,年底跟國會要錢時如天兵天將下凡,年中總結成績時猶如土雞瓦狗不堪一擊。[全文]
-
一周軍評:非對稱作戰的辯證性
其實非對稱作戰也只有在一個新的作戰維度最初被開發出來的時候威力最大,一旦對手也開始利用這個維度,或者至少是能夠進行對抗攻防的時候,它的效用就會大幅度降低,恢復到靠實力說話的“對稱對抗”狀態。[全文]
-
一周軍評:沒了普里戈任的瓦格納,會如何影響戰場?
在此態勢之下,俄軍實際上最不希望的是瓦格納繼續以瓦格納公司的方式投入作戰,他們想要的是讓瓦格納的士兵以其他的方式繼續投入作戰。所以,俄軍想要的是沒有普里戈任的瓦格納。[全文]
-
一周軍評:為什么朝鮮能走出自己的技術發展道路
朝鮮生產額外彈藥所需要的火炸藥、鋼材這些原料從哪兒來,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所以現在朝俄如果展開軍事合作,其實說到底還是繞不開一個兩國共同的朋友。[全文]
-
一周軍評:航天新聞目不暇接,璀璨星河中的幾出戲劇
俄羅斯去年下半年連續發射8枚“格洛納斯”導航衛星。聯系到戰場上的情況,可以發現俄軍也是在下半年開始在戰場上投入衛星制導滑翔炸彈。[全文]
-
一周軍評:基輔今天在燃燒嗎?
本周,俄烏雙方在地面戰線上“大反攻”的消息雖然時不時還會出點動靜,但總體上來看,并沒有哪一方有把握打破現有戰線向前大踏步的前進。但是俄軍對于后方城市的導彈襲擊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美軍搞了一個“不明飛行物”聽證會,我們也來說說看。[全文]
-
一周軍評:無法確定的大反攻
這周瓦格納老大普里戈金的一番發言使得阿特木斯克的前線情況又引起了各方的關注,美軍也宣布將會在今年入列AIM-260遠程空空導彈,我們來分析一下吧。[全文]
-
一周軍評:走向遠海的海軍航空兵
艦載機部隊的機型配置還不是限制我國航母走向遠洋的唯一因素。我們現在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沒有海外基地,因此我國航母如果要進行真正的遠海作戰,就會出現艦載機沒有可以降落的備降機場的情況。 [全文]
-
一周軍評:練“現地自活”,美軍要學日本鬼子?
“海軍陸戰隊軍官們現在正在學習如何捕捉和殺死兔子等動物來獲取食物的技能”。[全文]
-
一周軍評:過去30年世界未發生顛覆性軍事變革,只是個偶然
而俄烏戰爭,在戰爭前期恰恰是兩支都只具備非常有限信息化技術支持的機械化軍隊在進行戰爭,最后決定戰爭天平的,其實是雙方適應信息化支持下使用老舊機械化武器進行戰爭的能力。[全文]
-
一周軍評:太平洋兩岸,到底誰能“嚇阻”誰?
中國與美國“攤牌”的準備一旦就緒,將具備在最極端條件下“嚇阻”美國的扎實能力。這一步不是我們臨時讓幾個智庫拍腦袋提出來的想法,而是一個準備了幾十年、一步一步落實的大計劃的最后一步。[全文]
-
一周軍評:2022年的俄烏戰爭
?這期軍評是2022年的最后一期軍評了,回顧這一年來的世界軍事風云,俄烏戰爭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年尾之際,就讓我們對這一年來的戰況做個總結,從軍事角度談談雙方在戰爭中的種種表現吧。[全文]
-
一周軍評:一件“秘密武器”改變不了戰爭
美國宣布嘉手納基地的F-15C戰斗機將會撤出后,各方觀居然對這個問題不約而同的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的新加坡。同時俄烏戰場上又發生了不痛不癢的“導彈襲擊波蘭”事件。改變戰爭的,不是一兩件“秘密武器”——而是一整套秘密武器和與之相配套的理念。[全文]
-
一周軍評:俄烏蓄勢待發,赫爾松的“冬季風暴”要來了?
本周,隨著烏克蘭進入泥濘季,俄烏前線處于“西線無戰事”狀態,但實際上雙方的小規模攻防并未完全停止。同時,雙方正各自積蓄力量,估計未來幾周內,烏克蘭的爛泥會被凍硬,一場“冬季風暴”似乎已經蓄勢待發了。[全文]
-
一周軍評:動員等于上街抓壯???
現在來看,俄軍通過這次動員,想要做到的是,用征召起來的C類部隊填滿戰線,承擔防御任務,也能輔助進攻。以便讓現有的A、B類部隊能夠集中使用,恢復進攻態勢。[全文]
-
從歷史上的哈爾科夫會戰談今天的哈爾科夫
雖然烏克蘭軍隊和政府已經開始宣揚他們的輝煌勝利,中文互聯網上也有一些人在壓抑已久后迎來了一輪狂歡,但是目前烏克蘭北部地區的戰斗遠未到勝負已分的地步,事實上烏克蘭的進攻未能改變雙方的形勢對比,是否能如其所愿將戰局拖到真正的持久戰階段,尚未可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