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練“現地自活”,美軍要學日本鬼子?
“海軍陸戰隊軍官們現在正在學習如何捕捉和殺死兔子等動物來獲取食物的技能”。[全文]
-
一周軍評:過去30年世界未發生顛覆性軍事變革,只是個偶然
而俄烏戰爭,在戰爭前期恰恰是兩支都只具備非常有限信息化技術支持的機械化軍隊在進行戰爭,最后決定戰爭天平的,其實是雙方適應信息化支持下使用老舊機械化武器進行戰爭的能力。[全文]
-
一周軍評:太平洋兩岸,到底誰能“嚇阻”誰?
中國與美國“攤牌”的準備一旦就緒,將具備在最極端條件下“嚇阻”美國的扎實能力。這一步不是我們臨時讓幾個智庫拍腦袋提出來的想法,而是一個準備了幾十年、一步一步落實的大計劃的最后一步。[全文]
-
一周軍評:2022年的俄烏戰爭
?這期軍評是2022年的最后一期軍評了,回顧這一年來的世界軍事風云,俄烏戰爭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年尾之際,就讓我們對這一年來的戰況做個總結,從軍事角度談談雙方在戰爭中的種種表現吧。[全文]
-
一周軍評:一件“秘密武器”改變不了戰爭
美國宣布嘉手納基地的F-15C戰斗機將會撤出后,各方觀居然對這個問題不約而同的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的新加坡。同時俄烏戰場上又發生了不痛不癢的“導彈襲擊波蘭”事件。改變戰爭的,不是一兩件“秘密武器”——而是一整套秘密武器和與之相配套的理念。[全文]
-
一周軍評:俄烏蓄勢待發,赫爾松的“冬季風暴”要來了?
本周,隨著烏克蘭進入泥濘季,俄烏前線處于“西線無戰事”狀態,但實際上雙方的小規模攻防并未完全停止。同時,雙方正各自積蓄力量,估計未來幾周內,烏克蘭的爛泥會被凍硬,一場“冬季風暴”似乎已經蓄勢待發了。[全文]
-
一周軍評:動員等于上街抓壯???
現在來看,俄軍通過這次動員,想要做到的是,用征召起來的C類部隊填滿戰線,承擔防御任務,也能輔助進攻。以便讓現有的A、B類部隊能夠集中使用,恢復進攻態勢。[全文]
-
從歷史上的哈爾科夫會戰談今天的哈爾科夫
雖然烏克蘭軍隊和政府已經開始宣揚他們的輝煌勝利,中文互聯網上也有一些人在壓抑已久后迎來了一輪狂歡,但是目前烏克蘭北部地區的戰斗遠未到勝負已分的地步,事實上烏克蘭的進攻未能改變雙方的形勢對比,是否能如其所愿將戰局拖到真正的持久戰階段,尚未可知。[全文]
-
一周軍評:美國“低成本”高科技戰爭,在烏克蘭驗證如何?
美國通過了一項給烏克蘭提供了用于“高科技游擊戰”的武器,似乎表明美國正試圖把“游擊戰”當做他們的新利器,這件事該怎么看?[全文]
-
請佩洛西吃什么席?
現在,美軍可能提前行動的緊張時刻已經過去,隨著我方攔截手段已經全面就位,整個事情已經明牌了,美軍將以佩洛西為誘餌,企圖迫使我方亮牌,看看我方如何壓制臺軍的防空和制空,看看我方如何應對美軍大機群,看看我方的指揮控制能力,到底有幾斤幾兩。[全文]
-
一周軍評:這次臺海危機的決定性因素在哪?
這次危機,美國政治決策已經失控,如果沒有新的因素,美國的政治決策已經在向危險的方向狂奔了。所以,可能決定性的因素就是,解放軍能夠給美國施加多大的軍事壓力,迫使他們那邊有危機管理能力的“瓜農”起來干活了。[全文]
-
一周軍評:烏克蘭“僵局”中的進展
俄軍現在就是在烏克蘭東部制造了一座血肉磨坊,而迫于政治壓力,烏克蘭政府又只能繼續將自己的力量,當然也是活生生的烏克蘭人送去磨碎,攪爛,這實在是當代的悲劇。[全文]
-
一周軍評:香會上中美“各說各話”,但“話外有話”
美國的一些政客開始撒潑耍賴,不承認實力的此消彼長。在這個問題上反而是美國軍隊比這些政治家更能夠理解和承認現實,因為說到底中美關系還是要靠兩軍的“硬實力”來作為基礎的。[全文]
-
一周軍評:花小錢給俄軍“信息化”改造,我假想了一下
戰術這東西是要跟著技術走的,但同樣的技術條件下, 實力強的軍隊會有它的戰術,實力弱的軍隊肯定也有適應技術背景的另一種戰術[全文]
-
一周軍評:俄烏沖突凸顯當代防空難題
這其中今天想說的,是一個歷久彌新,似乎難以改變的結論“防空防空,十防九空”,俄軍作為世界上陸軍防空體系最完善的軍隊之一,在烏克蘭似乎仍然未能解決好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有些焦頭爛額。[全文]
-
一周軍評:美國陸基核導彈換代,對中國有多大威脅
這是民兵3無法做到的事情——或者說如果要把民兵3改進到能夠實現這個任務,那其實和研制一種全新的導彈也沒區別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