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里歸途》意外火了,主旋律是怎么變成“新主流”的?
我們要看到,這些作品之所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帶有“新主流”文藝的氣象,是因為它們通過藝術的方式,呈現出了全新的思想內容。[全文]
-
“沒文章, 我們就像沒子嗣的妃子!”博士們為何如此抑郁
當一個受抑郁困擾的博士生失去體驗和享受生活的興趣,學術也就幾乎成了生命的負累,過尋常生活的能力也被剝奪了。[全文]
-
為何城里“全職太太”被羨慕,農村“少奶奶”卻被笑話?
慶幸的是無論她們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接受,現代教育理念正改變女性自我角色重新定位。不同的是,城市中的“全職太太”逐漸被社會認可,而農村“少奶奶”即便為了孩子不成為留守兒童放棄外出打工,依然無法被同村人理解。[全文]
-
美國這幾年太多動蕩,根本原因是培養了過多文科生?
在人們的預期不斷上漲及滿意度不斷提高時,將產生革命拐點,因為期望持續上升而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讓人無法接受,為人們反抗沒法兌現承諾的社會制度奠定了基礎。[全文]
-
美容診所暴利47億,揭開一場群體操控的迷局
對“回歸女性”的渴望,以及對男性中心文化的警覺的缺乏,使得中國女性毫無抵抗力地投入到西方消費社會所創造的性別文化中,成為商品經濟剝削和利用的對象。[全文]
-
低于印度,甚至不如美國?中國青年人口的劇變逼出三大隱患
近年來的青年性別結構失衡則是男孩偏好、生育率下降及性別選擇技術可及性提高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結果,是出生性別比長期偏高的后果。[全文]
-
中國如何回答籠罩在世界人民頭上的問題和疑云?
新自由主義理論的根本弊端,拆散了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架構,使其喪失了發展所需要的國家能力,喪失了基本的社會穩定,并進而導致經濟失敗和政治混亂。當前,正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尋找新的道路的關鍵時刻……[全文]
-
英國政壇突發“逼宮”巨震,一場雄心勃勃的自救宣告終結?
盡管此次英國政壇巨震直接起因于約翰遜個人丑聞和用人失察,但從更長時段看,危機的種子,早在幾年前就已埋下。[全文]
-
“我為什么要和德國朋友論辯中國社會主義3.0?”
“我們的社會福利體制在過去幾年開始停滯甚至后退,社會開始出現兩極分化。對此,我們應該用戰后的社會民主機制來挽救危局,還是創造一種嶄新體制來克服這些困難?這是西方目前所困惑的問題?!?a href="/internation/2022_07_01_647376.shtml">[全文]
-
震怒全網的教材丑化和核酸造假,都指向同一個陷阱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并不像設想的那么完美,實際上,它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可能增加公共服務提供的責任風險。[全文]
-
偽清華博士考協警鬧劇,牽出一個真正棘手的現實矛盾
“領導決定要提誰從副主任科員到主任科員了,大家就是在處里劃票,這相當于是一個程序,但只是后置程序,就是領導決定要提你了,所以要對你測評,而不是要測評你行不行,才決定你能不能上?!?a href="/politics/2022_05_26_641431.shtml">[全文]
-
中央重磅意見背后: 誰在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
現階段中國國內市場分割現象是比較突出的,各種分割的形式摻雜在一起出現。不同時期國內市場分割有其特定的形成原因和存在形式。從中國構建統一市場的實踐看,造成國內市場分割的深層次原因,既有利益驅動的制度安排方面的原因,也有更深層次的國家戰略方面的原因。[全文]
-
“這一次,我們真的別無選擇嗎?”
近期,新一輪疫情來勢兇猛,“動態清零”也引發眾議??删瓦B提出“群體免疫”的英國政府自己也知道“適者生存”“自生自滅”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政策是會引起眾怒的,所以在提出之后不久就撤回了,并且迄今為止在無數場合否認自己試圖搞過“群體免疫”。[全文]
-
運動員歸化是大勢所趨,但不可避免會受到民族主義挑戰
出于功利意識,直接雇傭外援來“為國爭光”,不僅容易引發爭議,也可能對政治文化生態帶來負面影響。但不論是中國移民運動員對乒乓球運動發展的影響,還是移民或移民后裔球員對于法國足球的貢獻,絕不僅僅是增添華麗的數據,而是蘊涵更為豐富的社會文化內容。[全文]
-
縣城再無清華北大,教育差距如何縮???
那個小縣城基礎教育的黃金年代,是以無數優秀的知識分子,被迫扎根在基層從事基礎教育為代價換來的。而現在,這樣的情況恐怕再也不會發生了。[全文]
-
沒得冠軍就得道歉?一塊奧運金牌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與各地“爭功”的競技體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群眾體育的冷遇。而群眾體育的落后又影響了競技體育,奧運會中的金牌幾乎都來自個人或雙人項目,少見于集體對抗的大球類項目。資源分布不平衡、項目發展不平衡仍是中國體育的特點。要從根本上改善,群眾體育必須“硬”起來,關鍵在于重啟績效傳導機制的體育改革。[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