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預警機的短板,影響了整個俄羅斯空軍
俄羅斯此前廣泛宣傳的俄軍下一代預警機A-100,雖然研制合同早在2006年就已經簽訂,2017年技術驗證機就已首飛,但直到2022年2月,俄羅斯媒體剛剛興高采烈地報道了A-100預警機原型機“首次在飛行中打開了雷達”。[全文]
-
一周軍評:炒作氣球,是美國在以己度人
盡管當代無人空飄氣球的控制系統技術水平要遠優于二戰或冷戰初期,但“靠天吃飯”的空飄氣球在偵察的關鍵問題路徑設定上仍很難有太大長進。認為中國會為了一些可替代情報耗費巨資進行氣球偵察活動,這無疑是過分低估了中國的科技水平和決策科學程度。[全文]
-
一周軍評:中國航母的跨年遠航
對于眼下的對手而言,一個航母編隊可能還只是西太平洋上偶爾出現的小麻煩,而當這一數字繼續增長之后,接二連三的??砧F拳也會成為對手眼里的新麻煩。[全文]
-
一周軍評:陸航下一代載具,路在何方?
美國陸軍選定貝爾V-280型偏轉旋翼機作為下一代的通用運輸乃至武裝直升機。作為當代美、歐、中、俄都在激烈競爭的領域,美軍在產品和技術上邁出的這一步無疑有著先行意義。同時,隨著日、英、意簽署了開發下一代戰機的聯合研發協議,五代機研制的國際競賽也愈發熱鬧。[全文]
-
一周軍評:珠海航展蓄勢待發,有何亮點?
本周,作為一件軍事上的大事,即將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航展也就是珠海航展在籌備中的動態無疑吸引了外界的目光。[全文]
-
一周軍評:鍛造雄師向復興
回首中國軍隊的這十年,不僅能讓我們了解我國在軍隊建設上所取得的的成就,也能更好地明晰未來中國軍隊的發展方向。[全文]
-
一周軍評:反攻后,烏軍的“政治得分”
隨著俄軍在哈爾科夫方向上的大規模后撤,烏軍取得了開戰以來在“奪回失地”領域最大的進展,而對于俄羅斯方面,“何時結束戰場”和“如何結束戰爭”則成了看起來比之前更大的難題。與此同時,美國售臺的“重點裝備”——首輛M1A2坦克非官方地亮相也引發了關注。[全文]
-
一周軍評:美方撕破戰略互信后,我必反制出一個新常態
相比軍事行動,這些政治外交層面上的內容看似不夠刺激,但某種程度上,它們是中美兩國關系的基礎,而在這一系列基礎被佩洛西破壞的情況下,中美雙方在軍事領域采取的行動所蘊含的內在邏輯也就發生了變化。[全文]
-
一周軍評:不安時代的日本防衛白皮書
本周,隨著烏克蘭戰場上俄軍與烏軍在地面作戰陷入僵局,印太地區再次成為了全球軍事領域的關注重點。[全文]
-
一周軍評:中國海軍密集行動,真正的“拿敵練兵”
西太平洋上中國海軍的一連串??招袆语@得頗為密集,如果將這一系列行動與美國海軍在西太的部署行動對照起來,就能看出不少端倪。[全文]
-
一周軍評:俄烏戰爭百日記,太平洋也不太平
北頓涅茨克市的戰局發生重大變動,標志著俄軍在“落實解放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政治承諾上實現了后一半的承諾,某種程度上也為俄軍結束“特別軍事行動”做了進一步的鋪墊。[全文]
-
一周軍評:中國航母戰力幾何?
由于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不懈跟蹤,外界也因此獲得了更多評估中國航母戰斗力生成水平的信息和線索;與此同時,美國海軍的作戰艦艇結構也正面臨著劇烈的變動。[全文]
-
一周軍評:中國海軍“N連擊”,神秘新導彈亮相
從首部航母主題宣傳片震撼發布,到中國第二艘兩棲攻擊艦廣西艦以及多艘055型導彈驅逐艦,以及艦上的直-20艦載直升機成軍入列的官方消息,再到一款神秘的艦載垂發新導彈的出現,作為世界第二海上力量的中國海軍正在幾個領域大踏步地取得進展。[全文]
-
“莫斯科”號沉沒,對俄意味著什么?
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命名的戰艦在軍事行動中沉沒,無論其具體原因如何,對于參與特別軍事行動的俄軍士氣而言,都是一種不小的打擊。而這也在一定層面上反映了軍艦命名的重要性。[全文]
-
一周軍評:俄軍撤離基輔,是打不動了嗎?
某種程度上,戰爭形態又回到了筆者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前的“翻車言論”:俄軍由于規模所限,不大可能在烏克蘭全境發起大規模作戰行動,其主要兵力和行動都會集中于頓巴斯地區。而這場烏克蘭無意結束、俄羅斯又不可能在目前情況下結束的戰爭,注定還要迎來第二輪殺戮。[全文]
-
一周軍評:南亞次大陸的下一代戰機競賽
烏克蘭戰爭的局勢以及各國圍繞烏克蘭戰爭展開的大國博弈在繼續進行,同時,巴基斯坦空軍為本國空軍接收的殲-10C戰機大辦亮相典禮,印度卻低調地展開了新一代的“先進中型戰斗機”(AMCA)樣機的制造工作。南亞次大陸就這樣開始了新的一輪的空中力量技術競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