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抗美援朝的勝利,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工業化成果
新中國成立前,由于工業化嚴重滯后,我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以及全國人民的健康指標都非常低,金融體系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正因為有了抗美援朝中打出的威信,新中國不僅獲得了蘇聯的大規模援助,還贏得了獨立、和平的發展環境,為工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文]
-
埃爾多安經濟神話破滅,也許是今年新興市場危機的起點
清明前夕出爐了土耳其地方選舉結果,埃爾多安及其土耳其執政黨遭遇重挫,這是埃爾多安經濟神話不可避免破滅所導致的必然結果。相應地,土耳其經濟和金融市場今年站穩腳跟的前景越發黯淡,爆發新危機的風險正在快速積累。 [全文]
-
指責中國未履行入世協議?不是無知是惡意
事實上,正是憑借“入世”以來的進口快速增長,中國經濟才從入世前,東亞金融危機期間的“東亞經濟穩定器”,躍居次貸危機(美歐主權債務危機)以來的“世界經濟穩定器”,用強大的進口、投資需求,帶動多個國家(地區)較快走出了蕭條。[全文]
-
澳總理訪日,找準對華關系定位了嗎
澳大利亞對華經貿與對華政治摩擦并舉的自相矛盾、近乎精神分裂的做派,尋根溯源,可以追到澳大利亞國家定位和發展戰略選擇之爭——那就是澳大利亞應當將自己定位為什么國家?她首先是一個盎格魯-撒克遜西方國家,抑或首先是一個亞太國家? [全文]
-
削減聯合國會費,美國玩“一雞兩吃”
日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宣布將對聯合國未來兩年運營預算開展“歷史性刪減”。美國選擇在這個日期宣布這個決定,此舉有意圖針對12月21日聯合國大會的耶路撒冷地位決議,但這不是倉促之下的報復性決定,而是美國早就決定的一攬子財政改革措施之一。 [全文]
-
對美國國家戰略報告無需大驚小怪
特朗普政府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已經于美國當地時間18日正式發布了。這份報告基本內容充分體現了特朗普一以貫之的主要理念,可以想見,他絕對主導了這份報告的指導思想。他發布這份報告的演講,其實并不比以前的戰略報告對華更敵對。[全文]
-
經濟民粹主義:津巴布韋的動蕩之源
津巴布韋爆發“軍事政變”?一夜之間這條消息在網絡媒體刷屏了。此事顯而易見的直接原因是現總統穆加貝身后權力交接的斗爭的不斷激化,但背后的根源性原因之一則是經濟政策的失誤,警示我們對諸如此類的經濟伙伴的經濟動蕩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全文]
-
發行20億美元主權債券,能給中國帶來什么好處
當看到10月26日中國發行20億美元主權債券的最終結果時,我可以做一個初步判斷:中國不做評級而能成功以較低利率發行主權債券,讓市場參與者看到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其效果無異于狙擊潛在資本外逃前哨戰。 [全文]
-
美國“追夢人”論戰:硅谷巨頭給的是假數據吧
多名美國科技企業巨頭高管在一封聯名公開信中表示,一旦DACA受益者被遣返,美國GDP將損失4630億美元,而在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稅貢獻方面將損失246億美元,可是……[全文]
-
這是印度軍隊的心腹大患
印度軍隊很可能是當前中國民眾最關注的一支外軍,而對這支軍隊內部凝聚力、戰斗力損害最大的隱患之一就是,其極端復雜的民族宗教構成。這支軍隊的戰史已經充分證實了這一點,甚至今日美軍類似的“多元化”也是可資對手利用的潛在突破口。若來犯,中國軍隊可找準軟肋,殲滅之。[全文]
-
特朗普旅行禁令復活 福山當年多慮了么?
6月26日的表決中,美國最高法院推翻數家下級法院此前關于暫停旅行禁令的判決。特朗普宣稱這是徹底的勝利。這項禁令得以復活,標志著美國朝向擺脫“否決政治”邁出了一大步,對中國國內一些人動輒端出美國制衡政治,規勸中國效法的輿論也有警示意義。[全文]
-
聯合國宣傳“跟難民在一起”,為何國人不點贊?
在6月20日“世界難民日”這天,國內一批媒體配合聯合國難民署作出表態,結果在中國網絡輿論界引爆抨擊狂潮,無論是政治立場左中右,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華人,在中國要不要接受難民的問題上,表現出了高度的一致。[全文]
-
中東難民涌入義烏?中國人莫要誤解
在義烏較長時間居留的外國人中最多的是韓國人,并不是來自伊斯蘭國家的人。無論一國還是對于一城,萬商云集才是興旺氣象,對義烏這樣的商貿城市而言更是如此。我們警惕防范破壞性勢力,不等于我們就不能在“和而不同”基礎上與別人和平共處。[全文]
-
59枚導彈 改變不了全球政經大勢
特朗普推崇里根,但由于國力所限,他必須干與里根相反的事情——戰略收縮。美軍的這種巡航導彈轟炸只能對敘利亞之類小國發威,倘若遇到稍微大一點國家對手,就足夠令美國軍費、人命消耗直線上升而所得銳減。既然此次轟炸改變不了美國啟動戰略收縮的大勢,那么也就影響不了全球經濟的基本面和政治大局。[全文]
-
亞投行再擴容 下一步就看美國了
不容忽視的是,某些國家或勢力抱怨現行國際經濟體系“不公正”之處,他們的抱怨只能進一步惡化現行國際經濟體系的效率問題。而作為一個生氣勃勃的成長大國,我們自信能夠通過自己的積極參與顯著提升國際經濟體系效率,把世界經濟的“蛋糕”做大,造福世界人民。[全文]
-
G20公報氣候協定被刪 中國能源故事怎么講?
氣候變化數據造假風波表明,所謂“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未必真實存在。G20財長會議刪除了《巴黎協定》的內容,美國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生產和消費有望迎來一個小陽春,其它經濟大國多數也將或明或暗地跟進。而中國作為全世界遙遙領先的最大煤炭生產和消費國,還需要繼續按此前力度人為壓制煤炭生產與消費嗎?[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