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共和制墮落為民主制,是美國政治亂象的根源
如果美國民主黨的溫和派不能以某種方式在初選中脫穎而出,明年11月的最終角逐將在沃倫參議員和特朗普總統之間展開。那將是美國現代記憶里首次沒有中間派政治候選人的選舉,美國民眾可能將被迫在粗鄙的民粹主義右派和激進的民粹主義左派之間進行選擇。[全文]
-
與中國長期競爭,美國要學會實事求是
無論我們精英階層的夢想有多么的鼓舞人心,若這些夢想沒有建基于世界各地的實際情況以及美國人民跨越黨派界限,廣泛且長期的公眾支持,那這些夢想必將胎死腹中。無論是在懷俄明州還是在阿富汗,我們都必須尊重當地的實際情況。[全文]
-
美國必須在印太地區為中國騰出空間
從中國人的視角出發,美國才是富有侵略性的霸權國家。畢竟,是美國海軍不遠萬里把軍艦從北美開到中國南?!谥袊牡乩碜鴺讼道?,南海是其內海,就像美國人覺得加勒比海是內海一樣。[全文]
-
大國應提防落入“帝國陷阱”
本文作者羅伯特·卡普蘭寫道:“中國的模式雖然十分誘人,但它本質上是個圈套,因為它意味著自由主義的落幕和西方(不僅僅是美國)的整體性衰落。我們應該將開明的威權主義視為一項挑戰,我們絕不能認命向其屈服?!?a href="/LuoBoTe-D-KaPuLan/2018_03_23_451213.shtml">[全文]
-
現在正是檢討特朗普“交易主義”外交的時候
美國到底為什么而戰?這似乎是一個荒謬的問題。當技術縮短距離,越來越少的美國人能夠意識到我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如果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戰略不往威爾遜主義方向發展,就會成為美國民族主義和外交政策的“告別曲”,接下就是進一步地分裂,而不是統一。[全文]
-
中東最缺的其實是帝國主義?
所謂的“阿拉伯之春”并不是關于自由的誕生的,而是關于中央權威的崩塌的。它絲毫沒有提及這些國家——無論是人造國家還是自然形成的國家——是否為民主的嚴苛做好了準備。而中東的近期、或許還有中期前景可能會很嚴峻。[全文]
-
土耳其的地緣雄心
當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被易為遺忘的平庸之輩所統治時,擔任土耳其總理已有十年之久的埃爾多安卻雄心高漲。在他周圍,另一個能夠散發如此力量場域的世界主要國家領導人,或許只有俄羅斯的弗拉基米爾·普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