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新周期來了嗎?
2017年中國經濟開局良好,學界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可能正在步入一個新的繁榮周期;不過,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海上絲路研究中心主任何帆近日發布的研究中則沒那么樂觀,不同觀點供讀者參考。[全文]
-
美國大選怎樣影響中美經貿關系
中國經濟已經深刻融入全球經濟之中,歐、美等經濟體的政治經濟變動往往會對中國的對外經濟產生顯著影響。不管是哪位候選人當選,遇到的首要問題都是如何重振美國經濟。盡管今年美國經濟走勢較好,但仍面臨增速低迷、勞動參與率較低等問題,并未真正復蘇。[全文]
-
除了救股市,中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們看未來5-10年,比較確定的是會看到五個趨勢:城市化、老齡化、新一輪技術革命、環境及資源壓力越來越大、氣候變化問題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國際政治方面,會看到地緣政治的回歸。那么,我們如何去解釋上述趨勢,又該如何應對呢?[全文]
-
西方公民社會消失了,留下一群……
最初,發展中國家都是按照發達國家的制度,比葫蘆畫瓢,通過模仿和學習,迅速實現制度的變革。如今,發達國家的制度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缺陷。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歪了。這增加了發展中國家進一步制度變革的難度。沒有榜樣,難免走樣。[全文]
-
地緣政治的大國幽靈
俄羅斯至今只把遠東當做原料基地,而非通向亞洲的通道,因此錯失了日本經濟騰飛、亞洲四小龍奇跡和中國崛起幾次歷史機遇。美國對蘇聯的遏制、對東歐的支持,以及對中東的戰爭和干預,都是意識形態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錯誤地計算了美國地緣政治的成本和收益。[全文]
-
芝加哥小子與獨裁者的愛是深沉的
直到皮諾切特的部隊在智利大街小巷搜捕左翼人士的時候,“芝加哥小子”們才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他們的老師,著名經濟學家彌爾頓·弗里德曼后來說,皮諾切特一開始是自己蠻干,到收拾不了局面的時候才求助于“芝加哥小子”。這是撒謊。[全文]
-
當過官和沒當過官的經濟學家
在中國,一個經濟學家的水平往往和他批評政府的激烈程度成反比。某一項政策建議聽起來很不錯,但實施起來,有預算嗎?合法合規嗎?誰去干?日本經濟學家竹中平藏在《讀懂改革的邏輯》一書中寫了自己宦海生涯的體會……[全文]
-
為什么歐洲人能輕易征服美洲
美洲曾經有過的土著居民比我們想象中的多得多,他們的文明程度也比我們想象中的高得多。1492年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原本是美洲土著們世世代代生長的樂土。這場史無前例的不同文明間的“撞車”,摧毀了整個美洲大陸原有的文明。美洲大陸是一片到處都有冤魂的土地。這是他們的山河。他們的山河在哭泣。[全文]
-
21世紀會更不平等么?
從根本上說,財產自由和民主政治并非完全一致,就看你想要什么?!抖皇兰o資本論》處處暗示,21世紀可能重蹈19世紀的覆轍。該書受到最猛烈抨擊的就是征稅建議,在中國也引發了激烈的討論。中國的經濟學辯論經常是“一場運動員、裁判和觀眾一起上陣的足球混戰”,有鑒于此,本文試圖梳理并簡略評論該書,以資參考。 [全文]
-
“不完成游戲任務,不許你讀書”
孩子正在打游戲。媽媽端來了陽春面,悄悄地退出房間。她不太放心,又輕輕地推開了門。果然不出意料,她剛出去,孩子就從抽屜里拿出了一本《伊利亞特》。媽媽劈頭奪走孩子的書,大聲地訓斥孩子:“我都說了多少遍了,不許你在游戲時間看書!”這當然是杜撰的一幕,但換一個透鏡,我們對游戲和學習的觀念會折射出不同的光線。[全文]
-
庭審之年重思“以美為師”
2013年可謂“庭審之年”,“薄熙來案”、“劉志軍案”、“李天一案”都在這一年塵埃落定。庭審如何確保公正?法院如何獨立審判?是公眾普遍關心的話題。對我國司法改革的建言,向來有“以美為師”的傾向。但對某種制度或模式的評價,必須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一知半解得出的贊美或貶低,始終是廉價的。[全文]
-
為什么“專家”出錯還底氣十足?
蘇聯解體堪稱20世紀最大的政治事件,但幾乎沒有一個社會科學家,哪怕是瞎蒙,預言過會發生這一幕。一群專家和一群普通公眾相比,專家一點優勢都沒有。假設群眾數量很多,他們的判斷和預測又都是獨立做出來的,那么群眾反而會比專家更聰明。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王紹光向觀察者網推薦。[全文]
-
我的經濟學人團
你的手機通訊簿里可能存了上千個電話,但真正和你聯系緊密的往往只有20-150個朋友,而你每天身處其中的團隊決定了你的高度。帶好一個團隊,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毀掉一個團隊,最多半年而已。我們的研究團隊里,年輕人扎堆成才,相互鼓勵。但是,一個團隊的層次并非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全文]
-
美國欠我們的錢,到底會不會還
大部分讀者經常會在一些中美沖突的新聞下看到這樣的留言:還錢!還錢!要想知道美國欠我們的錢到底會不會還,我們不得不從1971年8月的一個星期天,一個炎熱的夏季夜晚開始說起……[全文]
-
全球變暖論是反動意識形態?
捷克前總統克勞斯尖銳地指出,全球氣候變暖論是一種反動的專制主義的意識形態。他覺得氣候問題最好的對策就是啥都不做,相信看不見的手??藙谒谷绱送春逇夂蜃兣?,是源自意識形態的分野。他認為,如今對自由民主市場經濟構成最大威脅的是野心勃勃、肆無忌憚的環保主義政治運動意識形態。它已經從一種科學蛻變為宗教。[全文]
-
何帆:我們該如何討論死刑
對審理死刑案件的法官而言,判斷對錯只是前提,有時還必須像社會學家甚至政治家那樣,跳出法律本身,考量更多利弊。許多個案的處理,涉及倫理、道德、政治、民族和文化各個層面,殺或不殺,單靠法條已很難求解。在總體公正難以統一的情況下,法官只能力爭在個案中實現具體正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