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會超越中國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嗎?
這些因素的疊加,讓李光耀得出結論,印度將永遠只是“未來的國家”——而這個未來永遠不會到來。[全文]
-
反駁《經濟學人》:對美國經濟的真相,不能視而不見
我已經下了高達1000美元的賭注,我認為2023年美國GDP的增速不可能超過中國。我甚至還下注打了這樣一個賭:美國經濟今年的增速不會達到中國的一半。[全文]
-
中美關系,可以學學蘋果和三星
如果共存的另一種選擇真的是共同毀滅,那么無論我們的分歧多么極端,中美兩國理性的領導人都必須找到一種方式,讓我們在許多領域無情競爭的同時,在某些領域進行合作。在試圖構建這一框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蘋果和三星公司的關系里吸取教訓。兩家公司在智能手機銷售上競爭激烈。但誰是蘋果手機零部件的主要供應商呢?三星。[全文]
-
中國有望在2025年成為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國,美國怎么辦?
中國大陸有望最早在2025年超越臺灣地區,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國。中國現已制造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電路板,沒有這些電路板,芯片就無法安裝進設備。中國還控制著供應鏈中對芯片制造至關重要的關鍵原材料。[全文]
-
美國人在問:中國會贏得技術競賽嗎?
中國已完成了驚人的跨越,現已成為美國全方位的競爭對手。在21世紀的每一重要技術領域——人工智能、半導體、5G無線技術、量子信息科學、生物技術和綠色能源,中國都會很快成為全球領導者。在某些技術領域,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全文]
-
阿富汗會再次成為恐怖分子“避風港”嗎?
到目前為止,并不是在地面作戰的美國戰斗部隊成功阻止了9·11事件再次發生,因為我們在上述大多數地方都沒有駐扎戰斗部隊。阻止恐襲再次發生的是美國政府自2001年以來,花了20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卓越而又強大的攻防力量。[全文]
-
哈佛報告《21世紀的中國和美國》結論是…
在過去二十年,中國開始在更多領域崛起,其崛起幅度和速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隨著她的崛起,原本在這個世界無可匹敵的超級大國有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套用捷克前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的話說,這一切發生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我們還沒有時間感到驚訝。[全文]
-
超越“修昔底德陷阱”?從“澶淵之盟”到共商氣候變化
對我這個不會中文的可憐人來說,要了解中國歷史太復雜了,而且一想到美國只有三百年歷史,我就覺得吃驚。我今天提到歷史是因為有人給我講了宋遼的例子,我希望我們能找到更多例子。[全文]
-
美國對華接觸并非失敗,但別妄圖改變中國
許多人正敦促他們完全放棄對華接觸政策。而如果美國真這么做,那它就會犯下大錯。美國政府執行現行對華政策已達50年,它應該吸取主要教訓:當美國為了保護自身利益而現實地專注于實現其地緣政治目標時,其對華政策表現最好;而在美國想要采取政治動作以推廣其價值觀時,其效果最差。[全文]
-
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為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一流的智力就是,大腦里同時存在兩種完全矛盾的想法還能運轉。一方面,中國會成為修昔底德式的對手,在政治光譜中威脅美國的地位;另一方面,美國和中國注定要共存,因為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同時毀滅。[全文]
-
前參聯會副主席、前CIA副局長:美國戰略為何失???
決策層拒絕設定優先目標次序,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并濫用“重要”一詞。軍方及相關戰爭機構墨守成規,而這些成規在很多方面已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重要的一點是,要有一個穩定和明確的利益層級結構,使我們在為了國家安全匯集資源時更加審慎。[全文]
-
美國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一個不那么美好的事實
在經濟競賽中,中國已經超過我們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此外,在2020年,中國將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是唯一一個在本年年底其經濟規模將超過年初水平的經濟體。分化的經濟表現將使世界舞臺上多一個更加自信的地緣政治玩家。[全文]
-
我曾提出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但現在美國得趕緊學中國
盡管華盛頓方面對中國的貢獻嗤之以鼻,但事實是,如果不讓中國參與進來,成為我們的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我們就無法在這場抗擊冠狀病毒的戰爭中取得成功。[全文]
-
美國要學會尊重其他大國的勢力范圍
在冷戰后的單極時刻,整個世界一度都是美國的勢力范圍。但今天美國霸權正在消退,美國必須放棄幻想,接受現實中的多重勢力范圍,這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全文]
-
新型“敵友”關系,是能描述目前中美關系最好的用詞
美國現在對中國的態度非常偏右。那些民主黨里想要取代特朗普的候選人也都是如此,甚至在對華政策上比特朗普還要強硬,他們認為特朗普會跟中國達成的貿易協議只對特朗普有益,但對美國無益。這不光讓中國人,甚至可以說讓所有人都很困惑。[全文]
-
我想結合宋遼“競爭伙伴”關系探索當下中美出路
澶淵之盟后,宋和遼同意在某些領域展開激烈競爭,同時在另一些領域展開熱烈合作。兩個競爭對手之間的和平時代持續了近120年。而且,此舉創造了一個中國早期的繁榮市場。今天的問題是,中美之間是否能找到一種適應于21世紀的——能讓競爭和合作同時共存的創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