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妥妥的“大冤種”
實際上,只要美國愿意,可以完全切斷堪培拉的通信渠道,越級指揮在水下的澳大利亞“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而澳大利亞一點辦法也沒有,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全文]
-
只要美國還在犯這個錯誤,烏克蘭戰爭就會“永遠”打下去
美國是烏克蘭戰爭長期化的最大推手。烏克蘭戰爭正在向越來越黑暗的迷霧中走去。烏克蘭戰爭才剛一年。要是像阿富汗戰爭一樣,打個20年呢?會嗎?不會嗎?[全文]
-
美國在芯片領域“卡脖子”,中國有哪些應對?
在中國打通高端芯片瓶頸和美國打通通信板塊供應鏈之間,中國可能會先拔頭籌。這可能激發中國芯片與需求之間的正反饋。相反,缺乏下游產業鏈對美國新建芯片產能可能是負反饋。在芯片戰中,中國彈藥充足,美國武器精良。這是一場硬仗。 [全文]
-
普京為何如此看重瓦格納集團?
瓦格納集團畢竟是私軍,在法律上游走于灰色地帶。有意思的是,俄羅斯為何將重要方向交給瓦格納集團?[全文]
-
越南要重走中國的高鐵路嗎?
越南早早把中國排除出南北高鐵,一心要用日本新干線的高鐵技術,與日本“南進”思維一拍即合。但日本不想“捐獻”,新干線的盤子只有這么大,新線投資里研發和制造線成本份額小不了,印尼高鐵就是這么黃的。[全文]
-
臺灣和平統一的曙光實際上在悄悄升起
中國崛起既不從收回臺灣開始,也不會在收回臺灣結束;中國經濟轉型或許可以得益于臺灣芯片工業,但并不依靠臺灣芯片工業。中國一定要收回臺灣,沃土也好,焦土也好,臺灣是一定要收回的。[全文]
-
F-35飛行員,注意你的素質
F-35真是“新聞里的飛行器”,不時會鬧出一點事故上新聞。有墜毀事故不意外,意外的是各種“不應該”。[全文]
-
新冠抗疫到“闖關”時刻了
這一關不僅一定要闖,也是一定能闖過去的,而且要闖好。[全文]
-
俄羅斯真敢打西方衛星嗎?
在可預見的將來,各國都只能像中國60年代打U-2一樣,只具備有選擇地打零星目標的能力,不具備組織大規模的反衛星作戰的條件??紤]到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期間顯露的各種窘況,不管從國防經濟角度還是從軍事技術角度,俄羅斯的實際反衛星能力是有限的。[全文]
-
美國的“海洋霸權”為何越來越焦慮?
不管從哪個方向,美國要拼火力都不占優,而中國的陸地疆界正處于歷史以來最安全的時候,美國想從陸地方向引開中國的火力和兵力都難。在可預見的將來,要維持霸權,只有立足孤島與血條更厚的中國火力、拼兵力,美國怎么能不焦慮?[全文]
-
烏克蘭面臨至暗時刻
烏克蘭人在保衛自己的國家。但尷尬在于:烏克蘭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保衛自己的國家,烏克蘭離不開支持者。要是烏克蘭的支持者把燈關了,烏克蘭就留在黑暗里了。但要是烏克蘭自己把燈關了,那就很難再走入光明。[全文]
-
G20上,美國悄悄承認了……
巴厘峰會是美國追著喊著才爭取來的,會場也是在中國代表團下榻的賓館,可算中國的海外主場,拜登及其團隊是登門拜訪。[全文]
-
沙揚娜啦,嘉手納之鷹
在維多利亞時代,香港是可以堅守和向中國南方投射影響的要塞;到二戰時代,香港要塞被日軍一拱就攻下了。在解放初,臺灣海峽是難以逾越的天塹,在今天已經擋不住統一的步伐了。嘉手納曾經是美國對東北亞單向投射影響的要塞,現在成了中國戰區打擊力量重壓下的易碎品了。[全文]
-
美歐供應鏈問題不是出在制造端,怪中國是怪錯了地方
美歐在重大世界性議題上結盟,在有些議題上試圖把中國排除在外,在另一些議題上在劃好框框的時候再“叫中國進來”。把中國排除在外已經被一再證明不可行了,條條大路不一定都是終點中國,但條條大路都是經過中國的。[全文]
-
在華外企“抱團”撤資?危言聳聽…
制造業外遷、產業鏈轉移是正常經濟現象,全球化本來就有進有出。中國市場已經很“卷”了,除非有絕技,否則小資本根本玩不起。中國市場已經不是餓死膽小、撐死膽大的風投股或者潛力股了,要投就要砸投入大、回報長的綠地投資,這才是外資在中國的現實。[全文]
-
中美戰略判斷:別問敢不敢,要看能不能
美國上將科頓說得沒錯,但要把中國和美國顛倒下:中國核力量和常規力量要攜手使用,才能有效威懾美國。為此,中國核力量的發展一點不能放松,反而要加緊,消除美國對中國依然具有壓倒性核優勢的幻想,抑制美國的冒險沖動。[全文]